目前分類:化石新聞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人對恐龍的印象來自《侏儸紀公園》,可是電影裡面登場的恐龍種類不過是冰山一角。國外網站Cracked.com整理出5種少有人知的「長相最蠢恐龍」,儘管牠們有些是敏捷又狡猾的肉食性恐龍,但外觀就是兇不起來!

 

第5名、青島龍(Tsintaosaurus)

青島龍是種生存在白堊紀晚期的鴨嘴龍科恐龍,為食草恐龍;牠們通常用四足行走,當遭遇掠食者時,則會採兩足方式奔離。青島龍頭上有個獨特頭冠,有點像是男人的睪丸。

 

 第4名、臨河爪龍(Linhenykus)

臨河爪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是世界上唯一發現的單指恐龍。牠是霸王龍的親戚,體型卻與鸚鵡差不多大而已;或許是因為牠們的手太短小,只能張著鳥喙般的嘴巴以昆蟲為食。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央社台北26日電)英國漁民在南部海岸撈獲1顆1億4500萬年前的牡蠣化石,可能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專家利用核磁共振(MRI)掃描分析發現,化石含有神秘的平滑物體,大小約如高爾夫球。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如果牡蠣取出的物體鑑定為珍珠,可能價值數千英鎊。

 

然而,專家不會更進一步探究牡蠣化石的內容物,因為這表示得摧毀化石。

 

這顆牡蠣據測量約7吋寬,目前由朴茨茅斯(Portsmouth)的藍礁水族館(Blue Reef Aquarium)安全保存,只有公開解說時才會展出。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德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梅賽爾坑(Messel Pit)發現驚人的化石標本,一對5000萬年前的烏龜夫婦一起被埋在沉積物中,牠們仍保持著「屁股對屁股」的姿勢。據了解,這組「烏龜交配化石」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交配中的脊椎動物化石。

 

梅賽爾坑過去是一座火山口湖,保存了大量始新世(Eocene)時期的化石。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ebingen)科學家喬伊斯(Walter Joyce)表示,這對「死了都要愛」的烏龜夫婦是一種絕種烏龜的分支(看照片請至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20/61867.htm ),學名為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

 

從解剖構造來看,牠們的背殼長約60公分、寬約30公分。雄性通常有較長的尾部,雌性尾巴則相對較短,幾乎藏在殼中。

 

喬伊斯說,這對烏龜夫婦應是在交配過程中猝死的。當時湖底火山釋出大量有毒氣體,牠們或許是皮膚接觸到有毒湖水,也可能是直接喝入體內,導致死亡。牠們雙雙殉情並且被沉積物層層覆蓋,最終形成化石。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多年來科學家普遍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但最新研究發現,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部分大型草食性恐龍恐怕早已瀕臨絕。 

 

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古生物學家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恐龍「形態差異」來研究,比較上百種恐龍的骨骼結構,觀察恐龍如何隨著時間演變,這項刊登於英國「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研究人員認為物種生存時,種群中的個體形態差異越大,生存機率愈高,適應變遷情況的能力愈強。研究人員計算了北美7個主要恐龍群體、150個恐龍物種發現,在白堊紀晚期(約7700萬年至6550萬年前),部分大型草食性恐龍的生物多樣性愈來愈低,出現問題而瀕臨絕種。

 

研究團隊因此推斷,恐龍毀滅的主要原因,並非如同以往科學家的一般假設,是因為小行星的撞擊,導致黃金時期的恐龍滅絕,而是在小行星撞擊之前,恐龍王國早已出現問題。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法新社巴黎18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恐龍數百萬年前走向滅亡,哺乳類動物至今卻能生生不息,跟恐龍所下的蛋有很大關係。

 

 

研究人員在為演化史中哺乳動物戰勝恐龍提出新解釋時指出,數學模式顯示,甫出生的後代體型是一大關鍵。

 

鑑於恐龍蛋的大小有限,恐龍產下的幼龍體型相對較小。部分剛孵化出的幼龍,體重僅有2到10公斤,但卻必須長至30或50噸重。

 

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科學家克勞斯(Marcus Clauss)告訴記者,恐龍寶寶在成長期間還需與其他體型各異的成年動物爭奪食物。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陸的科學家最近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發現中國迄今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推算身長可達35公尺,體重約30噸,距今約1億6000萬年。

 

據新華社報導,發現這個恐龍化石的科學家團隊來自吉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新疆地質調查院,他們今天在鄯善舉行記者會公布這項驚人的發現。

 

團隊的負責人、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孫革表示,這個大型的恐龍化石在鄯善七克台地區距今約1.6億年的地層中發現。從發掘出來的大量骨骼化石看來,這隻恐龍體形巨大,僅股骨就長達2公尺多,推算身長可達35公尺,體重約30噸,刷新中國大陸侏羅紀大型恐龍的紀錄。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新社巴黎4日電) 中國大陸古生物學家今天表示,他們發現1種古怪、帶有羽毛的恐龍物種化石,這種恐龍噸位相當1台車的重量,且可能是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的遠親。

 

這是科學家有史以來挖掘出最巨大帶有羽毛的恐龍,而這種有鱗片的爬行動物為何會發展出羽毛,也同樣耐人尋味。

 

科學家在「自然」(Nature)雜誌中指出,他們在大陸東北遼寧省一處沈積物河床上發現3具幾近完整的恐龍化石。

 

這些沉積物約可追溯自1億2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中期,也是恐龍在地球上最活躍的時期。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抽取封存在琥珀裡蚊子的DNA,培育出恐龍。曾擔任《侏儸紀公園》科學顧問、美國最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霍納(Jack Horner)表示,「這其實是行不通的。」他打算藉由「返祖活化」實驗,讓現代家雞變回恐龍祖先的模樣,長出利爪與牙齒,反向進化成「雞恐龍」。

 

霍納指出,諸多證據顯示現代鳥類就是恐龍的後裔;從生理上,牠們的骨骼結構相似,以雞為例,只要給牠們一條略微上翹的長尾,好在快速行走間平衡身體,看起來就很像一隻雙足肉食恐龍。而從行為模式上,現代鳥類與恐龍也有類同之處,牠們都會築巢產卵。

 

霍納說,過去曾發現雞胚胎在發育期間出現「牙齒」結構,這種現象即被稱作「返祖」,指的是現代物種身上出現古老祖先的特徵。他認為,只要準確調整家雞的基因信號,就能重新啟動牠們隱而未失的遠古基因。

 

雞的「返祖活化」共有四步進程,首先是讓雞長出強壯的尾巴;但由於雞的腿部幾乎隱藏在身軀內,難以承受長尾的重量,因此第二步是要改變大腿骨的生長方向,使它們更加擅長奔跑。在站穩之後,霍納要讓雞的翅膀反向進化,讓已經融合在一起的指骨分開,形成令人恐懼的前爪;最後則是讓雞長出兩排牙齒,使牠們從溫馴的雜食動物徹底變得兇猛(看照片與霍納演說的影音請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328/34991.htm )。

 

霍納曾擔任《侏儸紀公園》的科學顧問,現在他將要以自己的方式創造出「雞恐龍」。他說,從小的願望是「養一隻寵物恐龍」,以目前的實驗進度來看,大概在未來5至10年內就能美夢成真。不過霍納的最終夢想仍是培育史前巨型恐龍,至於會不會像電影一樣造成浩劫?到時候就知道了!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等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在最新一期的德國《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2012年4月,第99卷第4期)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亞洲新的具齒飛行爬行動物:中國和巴西白堊紀翼龍動物群的相似性”的研究論文,記述了一件新的非常特殊的翼龍化石——獵手鬼龍(Guidraco venator)。這件化石因其魔鬼般奇特的頭骨形態和吻端異常粗大的牙齒顯示其為捕獵高手而得名。新標本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我國遼西下白堊統熱河群九佛堂組產出的翼龍組合與巴西東北部Araripe盆地桑塔納組(細分為Crato組和Romualdo組)產出的翼龍動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這兩個翼龍動物群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演化關係。

 

獵手鬼龍發現於遼寧西部淩源四合當的九佛堂組湖相頁岩中,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約1.2億年),這是遼西地區又一個新的化石富集地點。這件標本保存了十分完整且關聯的頭部骨骼以及前幾節頸椎。鬼龍的頭骨長38cm,它的鼻眶前孔佔頭骨長度的1/4,具有一個頭盔狀的圓頂額骨脊冠,吻端牙齒巨大且粗壯並向前傾斜,甚至前端的幾枚牙齒的長度遠遠超過了上下頜的高度等形態特徵。

 

鬼龍因其愈合的鼻眶前孔而歸入翼手龍亞目。依據其頸椎形態及齒列形式排除了悟空翼龍類(Wukongopteridae)的可能,齒列和鼻眶前孔的形態也說明其不屬於帆翼龍類(Istiodactylidae)和無齒翼龍類(Pteranodontidae),額骨的脊冠類似於無齒翼龍,但是卻發育無齒翼龍類所沒有的牙齒,齒列雖然與古魔翼龍類(Anhangueridae)十分相似,但是卻沒有古魔翼龍類所特有的前上頜骨和齒骨脊。可以說鬼龍是一類十分奇特的魔鬼般的翼龍,具有許多翼龍類群所具有的鑲嵌特徵。


這件標本上還保存了多處翼龍的糞化石,它們主要由魚類骨骼碎片組成。有的糞化石不但保留了一定的形狀,而且表面還較為光滑,這也是人們第一次見到翼龍糞化石的形態,也直接的證明了鬼龍是食魚動物。同時,這也是確切的翼龍糞化石及其與骨骼化石共生保存的首次報道。依據其頭骨形態、齒列結構和吻端發育的加長加粗的強壯牙齒,以及共生的糞化石,很顯然這類翼龍是一類非常兇猛的食魚動物。此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大部分的翼龍類群是食魚的,但是很少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來證明。九佛堂組時期寬闊的湖面和豐富的魚類如吉南魚、中華弓鰭魚、北票鱘和原白鱘等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在這件標本的頭部還保存了可能為銀杏類葉片的化石,這類植物化石在熱河群的義縣組和九佛堂組中十分常見。在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才剛剛出現,佔據著統治地位的依然還是銀杏、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以及佔據森林灌叢的真蕨類等。隨著被子植物的不斷繁盛,裸子植物所佔據有的生態位也逐漸縮小,像銀杏這樣的活化石在如今已經種類十分有限了。這片植物葉子覆蓋於翼龍的頭骨之上,很顯然是翼龍死後保存過程中形成的,像這樣同時保存了翼龍和植物化石的標本在世界上都是極其罕見的。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異形龍」將在你家魚缸重生!基隆國立海洋大學近期與業者研發出「三眼異形龍生命科學教育套組」,利用該物種獨特的「滯育期」培育並量產其卵,民眾只要將卵放入水缸,控制溫度並定時餵食,就可重返恐龍時代,觀察該物種從孵化、蛻變、生殖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周期,預計將成為紓壓新寵。

 

與暴龍生活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冉繁華說,三眼異形龍是唯一含有血紅素的甲殼類動物,牠們有一對複眼及一顆感光眼,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與暴龍、始祖鳥共同生活過,「是見證恐龍時代的最佳活化石。」
冉繁華表示,三眼異形龍生命周期約三個月,除雌雄交配生殖,也可自體繁殖,其獨特的「滯育期」是歷經多次大滅絕依然能存活的關鍵,他們在雨季產卵,雨季結束環境變乾燥,卵便停止生長,至下次雨季再孵化。
海洋大學輔導圓運生技公司研發出三眼異形龍教育套組,內含十五至二十個卵,只要在塑膠盒注入不含氯的礦泉水、雨水或山泉,水溫維持在攝氏二十二至二十九度,三天內即會孵化。

 

三眼異形龍小檔案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法新社渥太華5日電) 今天刊出的研究顯示,人類與其他脊椎動物起源可追溯自5億年前就優游在海中的纖細皮卡蟲(Pikaia gracilens)。

新研究分析在加拿大洛磯山脈出土的化石,確定已絕種的纖細皮卡蟲是脊索動物中最原始的已知成員。現今的魚類、兩棲類、鳥類、爬蟲類及哺乳類都屬脊索動物。

英國科學期刊「生物評論」(Biolgical Reviews)刊出的這項研究報告在114種生物化石標本中發現,脊索會變成脊椎動物的脊骨及骨骼肌或稱肌節的部分。

他們也發現了血管系統。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大學學者莫瑞斯(SimonConway Morris)表示:「肌節這項發現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確鑿證據。」

「現在肌節、神經索、脊索和血管系統全齊了,這項研究明顯證明皮卡蟲是地球最原始的脊索動物。」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二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在侏儸紀時代,甚至連跳蚤也是龐然大物;這些討厭的吸血蟲體長可達近二十五公釐,約是現代跳蚤的五到十倍大。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指出,在中國內蒙與遼寧動物群化石中,發現九件最古老的跳蚤化石,牠們生存於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至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有著不成比例的吸管式長口器。


堪薩斯大學自然史博物館昆蟲學專家恩格表示,古跳蚤的口器有武器般銳利的鋸齒狀邊緣,「就像一把往下向內運作的鋸子」,可以穿透宿主的厚皮並吸出血液。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巴黎29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他們可以證明,深受兒童和塑膠玩具製造商青睞的暴龍(T.rex),是從古至今咬合力最強大的陸上生物。

 

根據英國科學組織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今天公布的研究,1隻成年暴龍的最大咬合力是美國短吻鱷(MississippiAlligator)的10倍,將近6公噸,相當1隻大象的重量。

 

相較下,人類1顆牙齒的咬合力不過70到100公斤。

 

以貝茨(Karl Bates)為首的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古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利用3D電腦科技模擬暴龍的頭部,並重建其骨骼、下巴運動和肌肉力量,據以作出這項估計。

 

研究報告指出:「電腦模型預估,1顆成年暴龍的後牙可產生3萬5000到5萬7000牛頓的持續咬合力,估計目前還沒有任何陸地動物的咬力能望其項背。」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華盛頓23日電) 美國科學家今天表示,5000多萬年之前,地球比現在炎熱,像寵物貓般大小的馬匹倘佯在北美森林中。

 

牠們是已知最早的馬,這種馬叫Sifrhippus。事實上,牠們是為了要適應可能是因為火山噴發而造成的地球甲烷排放量飆高和溫度升高,而在數10萬年中越變越小。

 

科學家說,這項研究對於現代動物如何適應因氣候變遷和碳排放量升高而造成的地球暖化,有深切的意義。

 

研究人員分析在美西懷俄明州(Wyoming)出土的馬齒化石後發現,更早時代的馬匹體型較大,隨時間變化,物種才日漸縮小。

 

在這17萬5000年期間,許多動物遭到滅絕,就是所知的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Paleocene-EoceneThermal Maximum),約為5600萬年前。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矞昕/綜合報導

 

根據《美國科學學院報》刊登,大陸考古學家王軍於內蒙古賀蘭山附近,發現了一片3億年前化石森林;當時因為火山突然噴發,這片20平方公里的森林,很快地就被火山灰給覆蓋,形成了今日的化石,再加上保存方法跟義大利著名的「龐貝城」類似,而被稱為「植物龐貝城」。

 

歷史記載,世界馳名的義大利「龐貝城」於公元79年、古羅馬時代發生,當時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滾燙的火山灰及熔岩,迅速地降落在龐貝城中,造成城內2千多人死亡;當考古學家發現時,城裡的動物、人、建築物等日常景象,一切都栩栩如生的呈現於眼前,彷彿是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美國科學學院報》指出,「植物龐貝城」這片沼澤森林,位於內蒙古賀蘭山的西北角附近,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因為3億年前的一場火山噴發,造成火山灰覆蓋了20多種的植物;大陸考古學家發現,並經過10年研究後,已經對1千多平方公尺的森林,進行繪製3D遠古森林原貌圖。

 

王軍表示,這1千公尺面積的「植物龐貝城」中,有許多化石有別於一般化石「躺著」,「直立」的植物化石相當密集,每隔3到5公尺就有一株;另外,森林中約有20幾種植物標本,共有6大類植物類群,有瓢葉類、蕨類、石松類、有節類、蘇鐵類,及原始松柏類。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由時報 報導 :

 

最新研究指出,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現松鼠3萬多年前儲藏的果實種子,並以這些種子成功培育出完整的顯花植物。這是迄今成功復育植物的最古老種子,不僅代表古生物素材研究的里程碑,也凸顯永凍層對尋找古代基因庫及復育其他古生物的重要性。

21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報告指出,俄羅斯科學院團隊在柯里馬河下游發現70個松鼠冬眠的洞穴,並在洞內找到數千顆不同的種子,經放射性碳檢測,證實種子年代約有3萬1800年之久。

 

團隊選擇以柳葉蠅子草(Silene stenophylla)種子展開復育實驗。原本團隊是想以成熟種子復育,但並未成功,後來嘗試改用胎座組織、也就是包覆種子的果實結構,終於在溫度與燈光都受到控制的培養皿裡,成功復育出柳葉蠅子草。

 

柳葉蠅子草是現在仍生長在西伯利亞的植物,科學家復育成功的柳葉蠅子草,與它的現代子孫有些微差異。這是迄今成功復育出植物的最古老種子,此前古老種子復育植物成功的紀錄,是科學家在以色列死海附近以埋藏2000年的種子復育出棕櫚樹。

 

團隊表示,種子埋藏的洞穴位於現在的地表之下20到40公尺處,那裡是數十萬年來平均溫度約攝氏零下7度的所謂「永凍層」,長年冰封、與外界隔絕,不僅埋有晚更新世的長毛象等大型哺乳類的骨頭,數千顆古老種子也在這裡沉睡數萬年之久;而團隊之所以能復育如此古老的種子,主要就是洞穴長年冰封,避免永凍土劣化,種子因此得以保存。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照片來源 : http://www.scientias.nl/eerste-superroofdier-had-ogen-op-stokjes/51600

 

(法新社雪梨8日電) 澳洲科學家今天表示,科學家發現長相奇特史前生物奇蝦(anomalocaris)的一對眼睛,和昆蟲的眼睛很相像。奇蝦生活在超過5億年前的海洋中。

 

科學家在澳洲坎加魯(Kangaroo Island)的岩石中發現這對巨大奇蝦的眼睛化石,眼睛直徑達3公分,有多達1萬6000個獨立小眼。

 

主導研究的派特森(John Paterson)表示,「超級掠食者」奇蝦可以長到1公尺長,被視為寒武紀的「大白鯊」。奇蝦在古時候是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億4千萬iPad! 恐龍骨製加鑲鑽

你知道全世界最貴的iPad是用什麼打造的嗎?答案是恐龍骨頭!這台iPad2除了邊框用恐龍骨頭製成,純金背板上還鑲有65顆鑽石,要價8百萬美金,相當於台幣2億4千萬。

為iPad添上純金打造的背板,懾人氣勢更顯貴氣,不過你能想像嗎,全世界最貴的iPad可不只是靠黃金加持,更是橫跨時空背景,用稀有的恐龍骨頭打造而成。 

邊框全以遠古世紀的岩石和恐龍大腿骨製成,隨光線折射散發不同光澤,而背面設計除了以純金打造,蘋果標誌和正面的按鍵一共用65顆鑽石鑲嵌而成,這是打造過不少瘋狂金品的設計師Stuart Hughes的最新作品,要價800萬美金,相當於台幣2億4千萬的天價。

化石狂疑問:

恐龍骨頭有珍珠層?會有彩斑、隨光線折射散發不同光澤?

看照片應該是加拿大的 "斑彩石",也就是平盤菊石的殼拼貼而成的

最近更新:

果然,找到另一篇報導解決我的疑惑: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孫偉倫綜合報導】傳說中的大海怪(kraken)是否真有可能存在?美國古生物學者研究魚龍化石後發現,魚龍可能是被長達30米到60米的巨型烏賊所殺死,而且被拖到巢穴中堆放。雖然很難找到軟體動物化石的直接證據,但研究者仍希望能找到更多海怪曾存在的證據。

 

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霍里歐克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梅納明研究化石後發現,魚龍可能是遭大章魚般的生物扭斷頸部而死,而且根據許多魚龍化石排列堆疊的情況來看,魚龍可能是被拖到一個「巢穴」內。

 

長約14公尺的魚龍,生存於2億4千8百萬年到2億6百萬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在1950年代,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坎普研究內華達公園內的魚龍集體化石後曾認為,魚龍應是死於擱淺。不過梅納明依最近的化石研究顯示,魚龍是死於深水環境中。他指出,除了深淺問題的爭議外,化石排列的情況也很特別。

 

梅納明說,在化石堆中的魚龍並非都在同一時間死亡,而且有可能是被刻意排列堆積而成,也許是被殺死後再放置在巢穴中,類似的行為在現代章魚習性中仍舊存在。

 

如同今日會獵食抹香鯨的巨型章魚一樣,雖然有科學家懷疑遠古時期是否真有章魚般的大海怪存在,但在西雅圖水族館拍攝的畫面中,大章魚的確有能力殺死鯊魚,因此研究者相信類似的情況在三疊紀也可能存在。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地球生命的起源來自於海洋,從遠古留下來的化石,科學家找到生物演進的蛛絲馬跡,5億多年前,動物率先在海洋現身,從能夠看清楚獵物的視力,到踏上陸地行走的腳,這些遠古始祖,逐步進化出現代生物的特徵,透過BBC製作的精美動畫,一起看看海底的遠古生物。

遠古時代的海底熱鬧滾滾,不知名的奇特生物川流不息,牠們是當今地球生物的遠古祖先,現代動物的特徵從他們身上,看得出蛛絲馬跡;重回到6億年前,當時地球陸地上一片荒無,沒有動物、也鮮少植物,但是海洋裡生意盎然。影片旁白:「第一種原生類動物是,不能活動的有機生物體,牠們生活在海床上,從周遭的流動海水吸取養分。」


等到牠們一路進化到出現嘴巴,有了行動能力,生命的進化步調,從此開始突飛猛進;在加拿大洛杉磯山脈,就能找到在「寒武紀時代」,生命大爆發的遠古證據,不論是數量、種類和體型,都以驚人速度演進,透過保存完好的化石,為專家勾畫出當時生生不息的原始生物。


影片旁白:「它被命名為歐巴賓海蠍,看起來就像是進化實驗品,簡直就是不同身體部位,倉促之下形成的混合體,還有哪種生物長有5個眼睛。」


歐巴賓海蠍還不是唯一的海中怪胎,威瓦西蟲一度被封為蚯蚓的祖先,不過現在又正名為遠古的蝸牛,千奇百怪的各種遠古海洋祖先,讓考古學家大為著迷,就連化石該怎麼看都有爭論。影片旁白:「原本的看法也許是上下顛倒了,應該要這麼看才對,下方的突出物應該是腳才對,而在上方的刺狀尖端,據信應該是防禦武器。」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