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大颱風,看到屋簷的瓦片被掀起來一大片
今天來看看,是否修復好
果然有住人有差,三房子孫都齊力維護這間古厝
且還自費,因為不願古厝被政府管
以前在書上讀到宜蘭的香筒是在蓋房子時有剩餘的木料,為了不浪費,就委託木作司阜製作
昨日第一次在民家的供桌上看到正在服役的香筒,真是感動(雖然素面不花俏,但別具意義)
詢問女主人香筒來由,阿姨說是日據時代蓋房子時,司阜作的
親耳聽到證實書裡所言,真是意外的收穫
三年前大颱風,看到屋簷的瓦片被掀起來一大片
今天來看看,是否修復好
果然有住人有差,三房子孫都齊力維護這間古厝
且還自費,因為不願古厝被政府管
以前在書上讀到宜蘭的香筒是在蓋房子時有剩餘的木料,為了不浪費,就委託木作司阜製作
昨日第一次在民家的供桌上看到正在服役的香筒,真是感動(雖然素面不花俏,但別具意義)
詢問女主人香筒來由,阿姨說是日據時代蓋房子時,司阜作的
親耳聽到證實書裡所言,真是意外的收穫
看到這間對宜蘭很有意義的古厝真是感到痛心
整間古厝都是白蟻窩,狀況一年比一年差
相信也沒幾年可以拍了,不久它會垮下來
跟阿姨聊天這個問題,阿姨語氣轉嚴厲對政府的憤憤不平但又語帶保留不願多說
我是不知道在民間瑰寶保存過程中誰對誰錯
我只知道政府與民間互不信任造成的台灣文化之殤,下場就是放給它爛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蔡揚吉老師是龜理司的弟子
昨日來到新竹市寶山路的添薪坊木作工作室,跟老師談天說地,也來看看工作室的情形
也順便跟老師要簽名作品集
另也訂製一個小記念品
後方為學員木雕作品
木雕用畫稿
在大溪捕穫野生古厝一間
屋脊有花磚 手機拍攝 可惜無法拉近
帶有 "亭仔腳" 的民宅(街屋) 有意思的簷口作法 都用造型水泥花磚砌造簷口的女兒牆....
或許是當時流行的作法 也或許當地匠師的慣用手法...
桃園蘆竹區新興村
水泥花磚的圖案都不同
屋簷口的女兒牆是蠻特別的作法,類似許多老街上巴洛克風建築的山牆(立面),不過山牆可以堆花、雕刻、裝飾,鄉下民宅或許資金有限、或許當時年代流行水泥花磚,所以僅用水泥花磚堆砌起來。
陳宅-室善居創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陳家主人重視,所以古厝維護很好,近年重修如現在樣子,整個古厝每一房頭依然有人居住,實屬不易。
有吊筒、插角、斗拱、斗座、交趾陶、近似廟宇風格
鬱金香的水泥花磚當作氣窗,雅致可愛
德馨堂本為古厝,目前無人居住,本因機場捷運面臨拆除,幸後代子孫奔波搶救,現為陳氏宗祠。
頭城老街的橫披窗
就是類似我們現代的氣窗
這一塊掉落的,現在在我那邊,跟上圖那塊是一樣的
二連間,原本長興行,昭和7年(1932)分家,原本的為老紅長興,分出去的新長興樹記。
新長興樹記是當年頭城最大最有名的南北雜貨批發店,生意鼎盛。閣樓立面開門裝窗、欄杆裝飾是最大特色,開門是滑輪搬運貨物上去用的。
一直在宜蘭找不到貼有大量花磚的古厝
只有在二結王公廟神龕裡面找到鋪滿花磚的神像安座的台座
頭城在地好友告知之下找到大馬路旁 果然屋脊一排花磚
這僅是古厝的屋後庭而已 繞過小路進去前面的正門 才真正驚人
終於找到宜蘭的豪宅了....
一開始只是要找有花磚的古厝,沒想到還有木雕構件、交趾剪黏、彩繪(惜都已斑駁)等的額外收穫,真是令人高興!
正廳的後庭院
廣孝堂有八十餘年歷史,原係為宜蘭的鄭氏家廟,原址在宜蘭市聖後街,包括閩南、客家及宜蘭當地匠師建築風格。
詳細資料: http://n3c.myweb.hinet.net/3/3-2.htm
門簪刻有「詩」「禮」二字,蘊含「詩禮傳家」的深遠意義
看完木雕宗師-黃龜理這本書之後,看到最後頁的年表,赫然發現龜理師22歲青年之時就到羅東震安宮雕刻千順將軍兩位神尊,趁回羅東老家一趟,馬上跑到震安宮神仰一番 !
羅東震安宮(媽祖宮)是我們全家每年過年點燈、安太歲的公廟,廟裡執事阿姨看到我拿這本書直往神龕裡看,問說肖年ㄟ~ㄚ你妹衝啥?
我就拿這本書及年表給他看,阿姨神回,黃龜理我哉啊~阿就嘿倫尊...
ㄚ姨翻櫃子要拿舊文件給我看,可惜心急著要拍照就問:我可以進去拍嗎?
ㄚ姨說:你嘎媽祖婆稟告一下就可以進去....
真是幸運,於是就向媽祖婆祝禱及稟告後,就進去神仰兩位神尊及神龕美麗的飛罩花柴!
桃園市藝文特區外圍的一間古厝,前埕已經堆了雜物,大門緊鎖、不再住人,屋脊只留幾片花磚訴說以前的美麗!
桃園龍壽街下去進入蘆竹鄉新興村沿路捕獲三間古厝。
但一靠近就有一黑二白三花狂吠,我很俗辣,心驚驚、壓力大,所以不敢登堂拍攝。唯有第二間無嘯天驚擾,所以靠近拍得廳堂一二。
第一間 懷德居 屋脊尚存剪黏,廳堂公媽桌福、壽兩大字兩旁,似乎精采,無奈俗辣心作祟,只遠遠拍得黑暗
壽樑彩繪頗為精采,廳堂福壽兩大字亦得精采,狗叫心慌慌,只好隨拍趕快跑
第二間 惠我堂
位於南桃園交流道與中正藝文區的中路計畫重劃區已經整地及道路建設完畢。區域內有大型公園、法院、國中小預定地等,其餘的規劃一塊塊等著財團來蓋房子。
重劃區內有很多間老厝、隔條路的交流道下甚至還有很多座墳墓未拆遷,可見這個地方古早就有民居聚落,有古厝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都市內還有墳墓倒是應該少見!
這棟古厝在計畫區的邊邊,由雜草叢生、大門緊閉看來,沒有人居住,但拒絕被徵收而保留下來令人感動! 其實這座古厝狀況還不錯,且家門口就是計畫區內的公園,只是房子小了點,這麼好的環境,相信屋主不會輕易拋棄它吧!
脩德居(脩,念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