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科學家指出,全球不到2%的化石可以被完整地保存在火山岩裡。法國一所大學科學家最近從土耳其的火山岩中,發現了距今已超過九百萬年歷史的犀牛頭骨化石,並且證明犀牛生前是被高溫瞬間煮熟致死。科學家指出,有機物質經常被火山噴發後摧毀殆盡,因此這種化石相當罕見。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從土耳其的火山岩發現,一場距今約920萬年前火山噴發後,一頭犀牛瞬間被高溫燒死,之後被完整地保存在火山岩裡,當時這種犀牛在地中海地區東部一帶相當常見,科學家從不尋常的特徵觀察後得知,當時這隻犀牛應該是被攝氏500度以上的高溫煮熟致死,與西元79年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類似。

 

科學家安東尼指出,當時犀牛遇到熔漿時瞬間立即死亡,再加上高溫導致急速脫水,在岩漿流動過程中造成頭部與身體分離,最後犀牛頭顱則被帶到距離當初火山噴發地點北方30公里外。

 

安東尼說,過去從火山灰中經常可以發現軟體動物的化石,但是有機物質因為會被火山噴發後造成的高溫摧毀殆盡,因此犀牛頭骨化石能夠保留下來實屬難得。

 

今年初,日本福井縣恐龍博物館也展示了日本地區最古老的犀牛化石,距今已經超過1800萬年。博物館表示,犀牛化石在2009年十一月後陸續發現後,數量多達一百件,估計這隻犀牛身長約2.4公尺,死亡前應該棲息在沼澤或河邊地帶,因此也證明了當時的日本群島,的確曾與亞洲大陸相連。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形狀像一顆葫蘆且在曳鰓類動物中形狀特別奇怪、較稀少,故得名"珍奇葫蘆蟲"。

曳鰓動物是生活在泥底的蠕形生物,在寒武紀大爆發的底棲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個體數量僅次於節肢動物位居第二、物種數量僅次於節肢及海綿,居第三。

q6-4 so 

1為吻部,內有咽,用於進食。

2為內翻體,成桶狀,表面有彎刺,用於掘穴。

3為內藏消化系統的軀幹,圖為軀幹表面肌肉皺摺的痕跡。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種蟲跟西芭莉蟲長的很像,除了眼柄短很多、眼柄比較粗壯以外,其它都很像。

14-2-3

尾部長的像箭的頭,所以叫做箭尾蟲。

頭鞍部似乎也多了幾顆小突疣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大陸考古學家今天表示,他們發現世上最古老的飛魚化石,牠們生存年代約在2億4000萬年之前。這種塌鼻子的奇怪生物會為了躲避掠食者而在水面滑翔。

研究人員在這篇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指出,中國大陸博物館收集的化石已除去塵土、標註日期與分類,發現這種飛魚的生存年代比之前認為的還要久遠。

研究指出,名為Potanichthys xingyiensis的飛魚存在於約2億3500萬年至2億4200萬年前的三疊紀中期(Middle Triassic),比先前在歐洲發現最古老物種還要再早2700萬年。

三疊紀時期比恐龍生存的侏羅紀(Jurassic)時期要早約2億年至1億5000萬年。

研究共同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光輝告訴法新社,P. xingyiensis是「最早在水上滑翔的脊椎動物」。

鳥類出現之前,這種魚類已在水面上滑翔約8000萬年。鳥類被視為小型有羽毛恐龍的後代。

科學家認為,飛魚演化的原因是為躲避掠食者攻擊。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看過電影《侏儸紀公園》的觀眾都知道,迅猛龍的狠勁和速度,令人聞之喪膽,不過牠的體型一點都不高大,有古生物學家指出,其身高實際只有30公分,最多比雞大一些,電影呈現出來的畫面是錯誤的。

 

具「學習功能」的迅猛龍,將其形容為最有威脅性的掠食者一點都不為過,電影中有牠出現,光看到影子,就能讓劇情急速加溫,緊張感瀰漫整個電影院,讓看戲的人無不直打哆嗦。

 

6500萬年前,迅猛龍依舊是最優秀的掠食者,迅雷不及掩耳的移動迅速,獵物若一個不留神,難逃其魔爪,下一秒便成其口中美味佳餚。

 

迅猛龍的優勢來自於「嬌小」體型。有古生物學家表示,該生物沒有電影中拍攝得那麼大隻,最多只有30公分高,具體來說只有比雞大一點,電影的世界,是為了要讓畫面更具效果、更嚇人,才會把牠們「放大」,再加上技術問題,迅猛龍是電影裡的要角,許多的「動作戲」,是由特技演員來擔任,才能突顯其逼真程度。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