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始連續四天新年連續假期,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新的一年會更好!

副希若拉蟲算是俄羅斯高價位的蟲蟲,其實量也不算是稀少,但可能外形萬人迷的關係,體節像連接盔甲、又有個剪刀尾,所以一直受到三葉蟲迷的喜愛。

若是彎曲的頰刺及剪刀尾騰空,十幾萬台幣跑不掉約末六、七年前,石尚誠品信義電就有一隻只有彎曲的頰刺騰空的副希若拉蟲,後來我問店員跑去哪了,店員就說16萬賣掉了....

這隻沒有騰空,頰刺彎曲的弧度也沒很大,所以價錢沒到100多K,雖說如此還是要幾十K,但機會難得還是給它收服了下來。

14-6 so 

蟲蟲10.7 x 5.8 cm  母岩15 x 12 x 5 cm

這種蟲蟲體積偏大,比一般的俄羅斯櫛蟲還要大,要找到5~7 cm的副希若拉蟲好像還不容易哩!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這是化石狂報告的題目 "恐龍足跡化石" 的內容ppt檔,裡面內容有不周全或錯誤之處,再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囉~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年的玩石家聚會剛好在"是芥末日"之後,所以特別有歡樂的fu,照片也就不心貼多了達46張

不能前來的石友真是可惜了,除了3場精采的專題、大吃大喝、溫馨的慶生活動,還有大地部落提供的敲敲樂。算是台灣第二老的化石地層的螃蟹結核給大家試手氣。最後還有緊張刺激的一元起標活動,這次大地部落真的是佛心來的,提供很多本土的精品化石一元起標,最後他們真是心在淌血、大失血啊~12cm的大後盾、棘刺孔很完整,居然1100就標到了10隻腳的螃蟹居然4000元就標到了,還加碼2顆平溪的海膽真的是 "爽丟溫,乾苦丟他們"不過好玩就好,相信大地部落的前輩們淌血之虞也很開心能夠照顧到大家啦

沒來的石友真是可惜了,期待明年一定要來感受一下熱鬧的氣氛,今年的就看看我的文章,分享一下我們的喜悅囉~

阿源開場,感謝阿門,是芥末日之後,大家平安相聚在這裡

天氣冷,很多人遲到了些,後面陸續才到,我們先開始吧!

黃博士講述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令人驚嚇的是蛋裏的恐龍胚胎已經長牙了,而且還會磨牙黃博士運用了台灣很多的先進科技來研究胚胎化石的蛛絲馬跡,果然玩化石的等級高我們太遠了也因此黃博士也算是台灣之光,我們台灣沒有恐龍化石,所以我們就用技術去跟它們玩、跟它們拼,讓它們知道台灣也是可以在恐龍研究方面有一席之地的。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一個群板的尋甸腮蝦化石,大家一看可能會以為是什麼貝類或腕足,當初我在google資料時,找不到資料(繁、簡體中文都闕如) 煩惱之時就把它擱著。昨天靈機一動,我不是有一本 " 雲南東部 - 早寒武世馬龍動物群和關山動物群 " 的書嗎? 果然翻翻書,馬上找到文字及圖片資料,最重要是找到學名了,有了學名google資料及圖片就豐富很多! 畢竟國外英語的資料還是非常豐富,這是我們要汗顏的地方....

我常常跟人家講,看不懂的化石如果沒有故事就會沒有價值。如果去找資料,知道這塊化石的背景之後,再給予故事,就等於重新賦予這塊化石新生命,從此這塊化石也就迷人了。當然啦,除非您是 "純視覺系" 的收藏者

腮蝦的屬名 Branchi-o-caris 跟腕足Brachi-o-poda 很像。Brachi- 希臘語brachion,手臂的意思。Branchi- 多了個n,希臘語branchion,腮的意思、caris 則是拉丁語,螃蟹或蝦子的意思。剛開始不察,看到學名狐疑了一下、化石外觀也很像貝類化石,再加上書裡的文字介紹: 尋甸腮蝦-雙瓣殼....難道 "腮蝦" 不是蝦是腕足

其實我們看到的腮蝦化石都只是它的殼瓣而已,它的殼瓣次卵形,頭部具有一對單肢型的觸角及一對大而分肢的副肢,軀幹只少有47節,副肢呈片狀,尾短,呈一對尖刀狀。

尋甸腮蝦( Branchiocaris xundianensis ),種名因雲南省東北部尋甸縣道院村而得名。此種腮蝦雙瓣殼,殼較大,單殼側視呈長橢圓形,鉸合線直,中部微向上拱,前腹部膨大,殼面光滑無飾,前後背刺未保存。

腮蝦大致以殼的長高比為種類的不同,例如尋甸腮蝦1:0.6,雲南腮蝦則為1:0.8

q6-8

1

2

查到資料後,小白也要修改一下,學名Branchiocaris xundianensis ,產地為雲南尋甸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新社巴黎12日電) 今天公布的化石研究指出,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早期海洋生物祖先的微生物,事實上可能生存於陸地,此一說法可能引發對動物生命起源的重新審視。

 

如果研究結果無誤,那麼這項發現將挑戰過去存在的理論,亦即生命在海洋蓬勃發展長達數億年後,才向陸地擴張。

 

可追溯回5億4200萬至6億3500萬年前的伊迪卡亞化石(Ediacaran),1946年在澳洲南部出土,並一直被視為是水母、蟲類與花狀海底生物海筆的遺骸。

 

不過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地質科學家利用最新化學與顯微分析技術得出總結,表示這種化石更可能屬於棲息於陸地的微生物,而且根本不是動物。

 

這類化石可能是集結真菌、海藻或細菌的地衣,或者是一團微生物。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