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螃蟹結核數量極少
蟹螯及夾子變成方解石晶洞
今年暑假很勤勞的跑 終於敲到一顆晶洞螃蟹
F-52-27
F-52-28 (售出)
帶殼的硬質小結核,敲開時,露出一小塊殼而已,雙螯都在母岩裡,清了好久
這種螃蟹結核數量極少
蟹螯及夾子變成方解石晶洞
今年暑假很勤勞的跑 終於敲到一顆晶洞螃蟹
F-52-27
F-52-28 (售出)
帶殼的硬質小結核,敲開時,露出一小塊殼而已,雙螯都在母岩裡,清了好久
這次回桃園,雪隧沒塞車,但時間充裕且自己一個人開車,所以決定改走東北角濱海公路,再來趟化石之旅
南港層那個點今天就沒那麼幸運了,花了兩個多小時只敲到兩顆醜醜的
接下來來到大寮層,撿十來顆結核玩敲敲樂,敲到這顆海膽,直接下課回家
這顆應該是裂星海膽的未定種,體型圓滾滾,表面棘刺孔非常漂亮,質地很好,有點方解石化的反光
F-69
此地海膽有呈現火燒過臭火搭的黑棕色
亦有鐵質置換呈現的鐵銹色或豬肝色或鮮紅色
亦有象牙白色,油亮的瀝青色,或是乾脆黑白相間的黑白郎君色,但以土黃色為大宗
總之,真是色彩繽紛的海膽,所以很迷人
但無耐它們都是鑄模化石,所以若敲的方向不對,通常只有破掉一途,這更顯此地完整的稀有性
至於為何海膽外殼會不見? 此地母岩都有硫磺,推測硫磺與地下水結合變硫酸,酸水把外殼熔解掉
海膽品種以裂星居多,亦有瓣帶成X形的未定種海膽,女神我亦有敲到幾顆
F-53-14
F-53-15(售出)
感謝許中兄贈送漂亮的蛙蟹化石
宜蘭金面溪黑石膽結核 乾溝層
台灣東部地區相對地層較老 所以有機會發現蟹阿金的老爺爺
這隻蛙蟹留有一隻腳,尖部應該是頭的方向,鈍部是尾的方向,尖部隱約可看見兩個劍突
F-68
三石展的收穫
有骨板的海膽 很美
一是苗栗出礦坑卓蘭層的林西
另一是東北角大寮層的裂星
此兩地的海膽都是稀有
感謝熊長老與阿釧的割愛
0-212-3
0-212-4
是結核,質地硬梆梆,小隻可愛,所以不清,但先保持原味,日後想清再清吧!
f-52-12
感謝同鄉好友許中送我這顆結核玩玩,用地質錘掌握敲結核的技巧,果然開的頗令我滿意。
但說真的螃蟹化石的質地還是跟大溪產的有差,所以我就表面上快乾,不打算清理了。
在2014最後一天,蟹蟹大家今年的照顧,明天,也就是明年,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宜蘭礁溪的海膽化石都是屬於擠壓變形的,有些全部壓扁但還是可以很清楚看出這就是海膽,所以這裡的目標就是找尋雖然變形但海膽特徵明顯的化石,收集起來欣賞海膽變形之美也是很過癮的。
這裡的地層是乾溝層,在台灣屬於較古老的年代,約二千七百萬年前的漸新世(27ma.)
F-62-1
這是一顆變形長條狀,瓣帶紋以外的海膽本體展延非常誇張
瓣帶紋沒被展延開
海膽的棘刺孔
化石在敲到時,除了高興,不會特別去觀察細節,只想趕快把它包起來,深怕跑掉 所以常常回到家整理化石後,會有意外的驚喜。
這隻螃蟹就是這樣,整理完後發現,蟹螯有3個突起的小棘,這在大溪其他的顆粒靜蟹似乎沒有發現過,會不會是不一樣的品種? 然後拍完照後看照片才發現,眼柄及眼珠居然完全保留.....真是太高興了,意外的收穫,真是一個好標本。
有空記得把您家裡的化石翻出來仔細觀察,可能也會有新發現喔!
f-52-4
蟹螯有3根突出的小棘
很突出的棘,其實還蠻粗壯的
說到南投鹿谷就想到茶的故鄉,但這裡的海膽型態優美,也相當迷人呢! 只是稀少就是了。
感謝大地部落阿釧的贈送
F-59
這個小不點一般野外採集到會一時不察以為是普通的馬氏扣海膽,但仔細一看,圓圓的、有點厚度、像傳統大餅,各位猜猜看這是什麼呢
F-58
隱約可見五個花瓣瓣帶紋,中間還有生殖孔的頂蓋
有厚度且中間膨起
跟真正的馬氏扣海膽比較起來有很明顯的不同,原來這是厚盾海膽的幼體啦
非常難得,感謝熊長老贈送標本
當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吃的是國產的巧克力夾心餅乾 - 歐斯麥
現在的小朋友吃的是舶來品 - OREO,奧力歐。
奧力歐還有很多種吃法,沾奶昔、泡牛奶、冰炫風、冰淇淋聖代....等。
代表的是......台灣社會早已經多元化了,便利商店還找得到歐斯麥嗎? 復古一下,來去吃歐斯麥
找不到歐斯麥,來吃我這顆歐斯麥海膽也不錯
F-53-6co
一顆化石到底容不容易?
有些真的很容易,用撿的、水沖一沖、量也很多。
但大部分都還是真辛苦啊~ 卻也因為得之不易,即使品項不全,還是會更加珍惜。
不容易之路迢迢一 : 要知道化石點、知道化石點也要能找得到石頭裡的寶貝
不容易之路迢迢二 : 要採得到。像這顆母岩雖是南港層砂岩,但真是有夠硬,手都敲到沒力了、母岩也敲裂了,還好有師仔幫忙才能取下.....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採集過程。
不容易之路迢迢三 : 像這樣的品項要放棄嗎? 不多的東西當然不能放棄,於是常常要拼圖。您會拼圖嗎?而且是立體拼圖喔
不容易之路迢迢四 : 有沒有看到母岩這麼厚 ? 要先用氣動筆慢慢去除母岩,但氣動筆很快嗎 ? 因為母岩太硬了,所以氣動筆打掉的都是石"屑",脫掉這大衣可花了我好幾天的時間哪,而且我的小指也磨到流血。
不容易之路迢迢五 : 接下來就用電動雕刻筆慢慢磨出美麗的化石來,到這個階段總算有撥雲見日的喜悅感了....
敲化石的樂趣之ㄧ,石頭劈開便知有無,石頭會自然循著內含物的輪廓裂開,再也不用清,天然也尚好
北部南港層,此地海膽皮可能很薄,被地下酸性水或火山作用熔化 (母岩有些許磺味推測),所以形成只有內鑄模但連陰模都很漂亮的海膽化石。
F-53-18
旁邊的是炭漂木,木頭漂流到水中與海膽一起掩埋而炭化
新的一年,也是大地部落元年,祝賀大地部落 今年也石頭滿滿啦
以下來自大地部落的海膽 :
歪掉變形的玉井林西海膽(or緣帶海膽?)(尚待更精確的比對),來自熊長老的作品。
所以以這顆來祝賀大地部落元年,最是相得益彰
0-165
高雄的駱駝山,與壽山、半屏山,均屬石灰岩地質,過去因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曾是國內重要的石灰礦區,經長期採礦挖掘,原有自然生態遭受嚴重破壞。
半屏山在1997年終止礦權,礦區停止開採,讓滿目瘡痍的半屏山終於得以歇息,現在半屏山規劃成半屏湖溼地,兼具水土保持、防洪、爬山休閒、生態教育等功能。
駱駝山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已經變成了毒山,請看 :http://163.26.52.246/~c7720831/bo-blog/read.php?241
這讓我再次相信,敲化石不會破壞地質景觀與水土保持,幾個人敲敲石頭對大自然就像蚊子叮。工業才是這地球最大的殺手。
還是看看有美麗骨板的石灰岩質的厚盾小海膽,只能用此來紀念及悼念逝去的駱駝山~
F-44
這一批的南港層海膽很可惜,大都很肥大,但都不完整就是了。
F-38-3
以前我都沒有這麼肥大的女神(裂星)....
可惜了.....
看了那麼多的"可惜了",大家是否也跟著覺得可惜了
沒關係啦,玩化石就是隨緣啦~化石本來就得來不易,完整無缺的更加不容易,能夠有可以清的,我就很滿足了
化石在產地經過風化或水沖而露出,就叫做 "露頭" 或 "產狀"。
而化石敲回來後未清理的,有些有母岩、有些則沒有,叫做 "原石" 或 "裸石",板狀的則稱為 "裸板" 或 "矇板",有些裸板若劈開來就不太需要清理就叫做 "自然明"。
大家平常看到的都是清理過後、漂漂亮亮的化石,產地的露頭、化石的產狀、未經清理的原石較少有機會目睹,所以化石狂漸漸也要收一些未清理的原石當做對比的標本,當然也會po出來跟大家分享啦
對我而言,要保留原石通常是有困難的。因為家裡有工具,只要有原石在手邊,通常看不順眼就會手癢把它給做了........每當清理化石時就會有一種快感,像是把它衣服一件一件慢慢脫光,然後露出美麗的身體
,瞬間就會有一陣的驚喜與快感........對了,就是這種你、我都有,人類最原始的野獸本性啦
(以上十八禁)
所以清理化石是會上癮的。為了避免原石被我脫衣脫光光,所以就把一些收到箱子裡,眼不見為淨啦
F-15-10
嘉豐( 豐化石) 作品
這個地方的海膽特色,皮薄但漏餡多,所以完整的很少。
我分到四顆,清出兩顆半顆,剛好可以湊成一顆啦
另一個特點就是骨板明顯(可能是因為皮薄)、還有富鐵質的黃色海膽,都是很迷人的呦
F-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