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則黃大一博士提供的標本及研究方向啊!!但怎都沒提黃博士的名字
〔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恐龍巨大身軀如何長成,過去一直不清楚,成功大學教授謝達斌、博士後研究員彭信榮,利用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等設備,掃描侏羅紀早期、距今最古老恐龍「中國祿豐龍」胚胎骨骸樣本,發現到微量殘存的有機質,觀察到胚胎期快速成長,胚胎像雞、鳥一樣會在蛋內活動等,從而解讀出胚胎發育史,並將傳統巨觀的古生物學研究,帶入奈米微觀新境界。
「恐龍胚胎發育史」研究成果,獲國際期刊自然(nature)高度認同,是四月十一日出刊的封面故事。
該項研究由成大客座特聘講座教授羅伯瑞茲所領導,台灣五位學者與加拿大、澳洲、中國、德國等學者並列作者,謝達斌、彭信榮負責奈微米造影分析。
謝達斌表示,過去要將化石切片做研究不可行,而且動物殘骸經過億萬年的擠壓,有機體幾乎都已破壞殆盡,傳統的古生物學研究多是由外觀、型態、比對等方式著手。
但在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的儀器設備下,得以用非破壞方式,掃描了羅伯瑞茲、以及團隊成員之一黃大一教授所提供的約廿個距今一億九千五百萬年前,不同發育時期的中國祿豐龍胚胎化石樣品,從中找到了稀少殘存的有機質,再經冷凍電鏡解析,前後以一年時間解讀出祿豐龍的胚胎發育史。
彭信榮表示,團隊研究恐龍胚胎腿骨骨骼大小,發現最初胚胎期到後期的胚胎,長度差距達兩倍,確立了恐龍在胚胎期快速成長的證據,進而推論出恐龍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成長,祿豐龍不需太長時間就能成為八公尺長的成龍。
此外,胚胎期的祿豐龍,其骨骼、肌肉形狀有所改變,代表胚胎會動,如同雞、鳥類胚胎期在蛋內會動一樣,顯示祿豐龍與鳥類有所關連(另有學派認為恐龍與爬蟲類有關連)。
謝達斌指出,此為全球第一次有系統研究恐龍如何發展出巨大身軀,研究成果為古生物學研究帶來了新方向,也為恐龍巨大發展提供了解答的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