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400~1000年前台灣這片土地的主人也作陶,不同的是還沒有上釉,頂多就是一層陶衣,但為了美觀或許也是為了好拿(增加摩擦力),在陶器上有劃上各種紋路,這也是當時的民間藝術啊!

上週六帶小朋友去考古,撿了這些有紋路的陶片,特別的是有水波紋的陶片,波紋很規則,不知道古早民藝是如何做到的? 其他則是比較雜亂的紋,應該很容易辦到。

 

 

12345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生捕獲一隻暴龍!
昨天帶小朋友到台中考古,很幸運的我撿到這個石刀,它是400至1000年前的平埔族拍瀑拉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遺物。由圖看來老祖宗的民間工藝也是了得,石頭打磨這麼薄、還鑽孔劃溝石頭都不會破。石刀可用來宰殺動物割肉、也可收割農作物切菜。
這個石刀不完整其實只有一半,石刀上要有兩個孔洞,另一個孔洞只保留1/4,孔洞個人推測是穿繩固定用。石刀橫向中線有一溝痕,個人推測是宰殺動物時放血用的溝槽。
看圖,這個石刀還真像Q版的暴龍頭呢!

123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考古,其實台灣到處都是遺址,且很多都是在稻田、果園、菜園等,都是這些農夫辛勤耕耘翻土才讓這些古物出土。所以考古用撿的就好了,不要破壞農作物和地貌喔!

 

 

沙鹿區南勢里 南勢坑遺址

 

 

123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別是頭溝老大、四溝老二和貓鼻頭老三
腕足,不是雙殼綱的貝類,雖然他也有兩片,但是是前後兩片,不是左右兩片,關於這點,日本人做的說明很有意思(最後兩圖,網摘圖)。
另外很容易區別的是外形像龍貓,頂端有一小孔,會伸出腕莖來附著以利移動,腕足的名稱以此由來。

123456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是1公分上下、不會超過2公分的螃蟹化石
年代是中新世的大寮層,約2000萬年前,產地是基隆
這種小化石通常都是敲化石時無心插柳的收穫,因為出野外時我們都關注在正常大小化石的搜尋,不會特別靠近地面或趴在地上去找極小又難找的化石。依我而言是
坐下來休息的時候隨手一拿,咿?這顆好像是.....
正在敲化石時,咿?旁邊這顆小小的好像也是......
或是明明那麼小,眼睛突然對到時也感覺化石變大變明顯了.....
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樂趣,也就是奇妙的緣分,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在地下的沉伏,面世後卻跟你回家。這些小小螃蟹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12345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