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應石尚之邀,進行第一次的化石直播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01836927929584

 

1

 

第二場是應化石先生之邀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949735102191604

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來自玻利維亞米拉弗洛雷斯地層的疊層石(Greysonia sp)原石。他們通常被切片拋光以便看它美麗的條狀紋路,但我特地買了這顆原始的模樣,四面八方都立體呈現層狀的沉積紋。

這個層狀的沉積紋是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及藍綠藻)死後的堆積形成化石。通常在淺水中經過藍綠藻及細菌(單細胞,光合作用微生物)的一層又一層的生長、死亡、沉積來形成岩石中非常美麗的帶狀結構。

這些產生氧氣的藍綠藻及細菌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它們沒有DNA,但卻讓地球產生最大的變化-形成有氧的地球,讓地球也因此發展更複雜的生物進化史。

19-26-9

12345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一個母岩取下兩顆,清好後湊成一組成對比
左邊那顆螺的紋路都在,所以寧願不打掉外殼,保留螺紋之美,有可能是棋盤鬘螺的幼體
右邊這一顆有開一片窗, 所已乾脆整個外殼都打掉, 露出裡面的皮蛋

F-47-3(售出)   F-47-4

12345678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天全家去台中科博館享受知識之旅,不小心扛了這顆回來
這顆是吉哺塞😚😘
很重、玉髓化的吉哺塞

0-291

123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承上篇,400~1000年前台灣這片土地的主人也作陶,不同的是還沒有上釉,頂多就是一層陶衣,但為了美觀或許也是為了好拿(增加摩擦力),在陶器上有劃上各種紋路,這也是當時的民間藝術啊!

上週六帶小朋友去考古,撿了這些有紋路的陶片,特別的是有水波紋的陶片,波紋很規則,不知道古早民藝是如何做到的? 其他則是比較雜亂的紋,應該很容易辦到。

 

 

12345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