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已作古大師的真跡,這位大師的大作在拍賣市場上都已經上億了。
這幅字的來由後續再跟大家介紹,但重點是裡面有幾個字看不懂啊
化石狂懇請國學涵養、飽讀詩書的大家幫幫忙幫我解解裏面的一些字,全文都譯出,只要合理、句子順、不論對錯 (我根本就不知道正確答案
),化石狂致贈本土化石感謝您。
這位大師是誰,相信大家應該很容易看出來
這是已作古大師的真跡,這位大師的大作在拍賣市場上都已經上億了。
這幅字的來由後續再跟大家介紹,但重點是裡面有幾個字看不懂啊
化石狂懇請國學涵養、飽讀詩書的大家幫幫忙幫我解解裏面的一些字,全文都譯出,只要合理、句子順、不論對錯 (我根本就不知道正確答案
),化石狂致贈本土化石感謝您。
這位大師是誰,相信大家應該很容易看出來
農曆三月初三帝爺生是羅東大拜拜,羅東鎮公所推出「迎鬧熱,呷拜拜」系列慶典,依傳統辦桌形式席開五百二十桌,取名為「特色美食大匯串」。
「迎鬧熱,呷拜拜」系列慶典,在二十四(農曆三月初三)、二十五日舉行兩天﹔活動首日下午一點,羅東奠安宮將帶領各寺廟陣頭遶境祈福,晚間七點在羅東中山公園有民俗藝陣聯演,由鎮內宮廟、九天民俗技藝團、武術陣頭,表演戰鼓、電音三太子、大神尪大會師。
辦桌重頭戲,將二十五日晚間六點開桌,羅東夜市攤商承攬五十桌,每桌兩千元,餐廳業者四百七十桌(含十桌素食),一桌兩千五百元;主辦單位將在羅東鎮公所周邊道路、停車場及羅東中山公園廣場搭棚。辦桌菜餚包括宜蘭美食及業者手路菜,有西魯肉、糕渣、膽肝、鴨賞等傳統料理,一桌十道菜,每桌另贈兩瓶飲料、炒米粉、一條奶凍捲、皮蛋。
今年民國101年大拜拜恰好週六,所以我就回來給它"鬧熱"一下囉
奠安宮位於羅東夜市旁,主祀帝爺-玄天大帝及神農大帝,下次到羅東夜市遊玩,別忘了去一下旁邊的奠安宮拜拜祈福喔~
我最喜歡看的就是神將拜廟、祝壽,有些神將舞得虎虎生風,真是好看。
北國北海道離我們很遠吶~連化石也離我們很遠,真不容易買到
雖然現今網路發達,但怪怪就是不容易買到,是日本封閉了點嗎? 還是產量本來就很少
不然就像石尚一樣,親自跑一趟產地,就能帶回一些。
石尚的那批北海道菊石不知還有沒有? 有逛到的石友通知ㄧ下囉
北海道產出多種異形捲曲菊石,蛛絲菊石是其中之ㄧ。異形菊石不是捲的就是折的,所以本身產狀通常不是很好,像這種騰空的捲曲菊石,沒有接才有鬼。所以我這顆拿回來後自己還整理了很久,整理成這樣還蠻滿意的,請大家一起欣賞捲曲的美
13-17 so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抽取封存在琥珀裡蚊子的DNA,培育出恐龍。曾擔任《侏儸紀公園》科學顧問、美國最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霍納(Jack Horner)表示,「這其實是行不通的。」他打算藉由「返祖活化」實驗,讓現代家雞變回恐龍祖先的模樣,長出利爪與牙齒,反向進化成「雞恐龍」。
霍納指出,諸多證據顯示現代鳥類就是恐龍的後裔;從生理上,牠們的骨骼結構相似,以雞為例,只要給牠們一條略微上翹的長尾,好在快速行走間平衡身體,看起來就很像一隻雙足肉食恐龍。而從行為模式上,現代鳥類與恐龍也有類同之處,牠們都會築巢產卵。
霍納說,過去曾發現雞胚胎在發育期間出現「牙齒」結構,這種現象即被稱作「返祖」,指的是現代物種身上出現古老祖先的特徵。他認為,只要準確調整家雞的基因信號,就能重新啟動牠們隱而未失的遠古基因。
雞的「返祖活化」共有四步進程,首先是讓雞長出強壯的尾巴;但由於雞的腿部幾乎隱藏在身軀內,難以承受長尾的重量,因此第二步是要改變大腿骨的生長方向,使它們更加擅長奔跑。在站穩之後,霍納要讓雞的翅膀反向進化,讓已經融合在一起的指骨分開,形成令人恐懼的前爪;最後則是讓雞長出兩排牙齒,使牠們從溫馴的雜食動物徹底變得兇猛(看照片與霍納演說的影音請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328/34991.htm )。
霍納曾擔任《侏儸紀公園》的科學顧問,現在他將要以自己的方式創造出「雞恐龍」。他說,從小的願望是「養一隻寵物恐龍」,以目前的實驗進度來看,大概在未來5至10年內就能美夢成真。不過霍納的最終夢想仍是培育史前巨型恐龍,至於會不會像電影一樣造成浩劫?到時候就知道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等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在最新一期的德國《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2012年4月,第99卷第4期)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亞洲新的具齒飛行爬行動物:中國和巴西白堊紀翼龍動物群的相似性”的研究論文,記述了一件新的非常特殊的翼龍化石——獵手鬼龍(Guidraco venator)。這件化石因其魔鬼般奇特的頭骨形態和吻端異常粗大的牙齒顯示其為捕獵高手而得名。新標本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我國遼西下白堊統熱河群九佛堂組產出的翼龍組合與巴西東北部Araripe盆地桑塔納組(細分為Crato組和Romualdo組)產出的翼龍動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這兩個翼龍動物群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演化關係。
獵手鬼龍發現於遼寧西部淩源四合當的九佛堂組湖相頁岩中,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約1.2億年),這是遼西地區又一個新的化石富集地點。這件標本保存了十分完整且關聯的頭部骨骼以及前幾節頸椎。鬼龍的頭骨長38cm,它的鼻眶前孔佔頭骨長度的1/4,具有一個頭盔狀的圓頂額骨脊冠,吻端牙齒巨大且粗壯並向前傾斜,甚至前端的幾枚牙齒的長度遠遠超過了上下頜的高度等形態特徵。
鬼龍因其愈合的鼻眶前孔而歸入翼手龍亞目。依據其頸椎形態及齒列形式排除了悟空翼龍類(Wukongopteridae)的可能,齒列和鼻眶前孔的形態也說明其不屬於帆翼龍類(Istiodactylidae)和無齒翼龍類(Pteranodontidae),額骨的脊冠類似於無齒翼龍,但是卻發育無齒翼龍類所沒有的牙齒,齒列雖然與古魔翼龍類(Anhangueridae)十分相似,但是卻沒有古魔翼龍類所特有的前上頜骨和齒骨脊。可以說鬼龍是一類十分奇特的魔鬼般的翼龍,具有許多翼龍類群所具有的鑲嵌特徵。
這件標本上還保存了多處翼龍的糞化石,它們主要由魚類骨骼碎片組成。有的糞化石不但保留了一定的形狀,而且表面還較為光滑,這也是人們第一次見到翼龍糞化石的形態,也直接的證明了鬼龍是食魚動物。同時,這也是確切的翼龍糞化石及其與骨骼化石共生保存的首次報道。依據其頭骨形態、齒列結構和吻端發育的加長加粗的強壯牙齒,以及共生的糞化石,很顯然這類翼龍是一類非常兇猛的食魚動物。此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大部分的翼龍類群是食魚的,但是很少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來證明。九佛堂組時期寬闊的湖面和豐富的魚類如吉南魚、中華弓鰭魚、北票鱘和原白鱘等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在這件標本的頭部還保存了可能為銀杏類葉片的化石,這類植物化石在熱河群的義縣組和九佛堂組中十分常見。在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才剛剛出現,佔據著統治地位的依然還是銀杏、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以及佔據森林灌叢的真蕨類等。隨著被子植物的不斷繁盛,裸子植物所佔據有的生態位也逐漸縮小,像銀杏這樣的活化石在如今已經種類十分有限了。這片植物葉子覆蓋於翼龍的頭骨之上,很顯然是翼龍死後保存過程中形成的,像這樣同時保存了翼龍和植物化石的標本在世界上都是極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