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隻產於馬島二疊紀末期的水蜥爬蟲類-克勞迪歐蜥(Claudiosaurus germaini)。

明顯地,骨架與同屬水蜥爬蟲類的中國貴州龍非常相似,但體型大很多,一隻完整的克勞迪歐蜥應該有60公分~1米,當然,價錢也是高不可攀。還好,像這種局部片斷不完整的標本很便宜就是了,幾張小朋友就ok了,有興趣的石友直接跟我回應。若反應不錯,我再試著引進看看!

克勞迪歐蜥的身長約60公分,有相當長的身體與頸部。克勞迪歐蜥被推斷是部分海生動物,生活方式類似現代的海鬣蜥。這個理論的主要原因是克勞迪歐蜥身體有大量軟骨,並缺乏堅硬的骨頭,如果牠們生存在陸地上,會在支撐重量上產生問題。牠們的胸骨發展不良好,也妨礙牠們生存於陸地上。牠們可能將四肢緊靠身體,擺動身體與尾巴,以在水中推動前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4-34-2 so 

水蜥     

身體就比一個手掌還大了,20.5 x 15.5 x 3 cm

水蜥1

水蜥2

這件標本有些骨頭有脫落形成陰模

1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早期常民使用的熱水罐,一個是新嫁娘的嫁妝、一個是喜氣洋洋舞獅日本娃兒的兒童水壺,兩者皆見常民日常生活民生必需品的質樸與美!

23

RIMG2055  

RIMG2056  

RIMG2057  

RIMG2052

金錢牌聽說是以前50年代熱水瓶的第一品牌

RIMG2053

RIMG2058

底部有可以鎖緊內膽的紐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吊筒,又稱為垂花,是懸吊在樑下的短柱,可將屋頂的重量以槓桿平衡原理分擔後,再傳到柱子上。

造型常見有蓮花、花籃等,裝飾效果強。

豎材,用來裝飾吊筒中段榫接的突出,無結構功能,僅於裝飾及遮蔽,常見倒爬獅、仙人、動物等。

此兩件比一般的吊筒要小號,故我暱稱為小吊筒,猜測位置應於最靠近屋頂及屋簷處。

豎材則為喜鵲!

34

RIMG2038

0620-KMK (68)  

常見木構件示意圖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旺報【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大陸首度發現史前「謎樣生物」!中國科學院日前宣布,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首度在湖北省宜昌的三峽地區發現400多塊5.8億年前的生物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群」,以及全球首見物種「霧河管」。這些曾經在寒武紀前稱霸地球的謎樣生物,外形十分特殊,有的長達1公尺,有的如一片扁平樹葉,有的則像一塊大餅。

據《現代快報》報導,本次出土的「怪怪生物」來自遙遠的史前時代埃迪卡拉紀(又稱震旦紀),約5.8億至5.4億年前,埃迪卡拉生物群曾稱霸地球,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前的大型生物,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占有重要一頁。

埃迪卡拉生物群獲證實

該生物群1947年在澳州首次被發現,全球各地約30個地區出現過蹤跡,但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未發現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中國科學院6日在官網的「科研進展」欄位中,公告此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近年來陸續在三峽地區的碳酸鹽地層中發現了400多塊埃迪卡拉生物群典型化石。

埃迪卡拉生物群不同於主流生命形式,具有奇特的生命形態,而它們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至今還是個謎團。從科學家發現的化石中,可觀察到這些史前生物長相十分奇特。

身體類似現代的珊瑚蟲

這些生物大多呈扁平狀,一般只有幾公分大小,但有的卻長達1公尺。其他還有薄片樹葉狀、蠕蟲狀、圓形大餅狀,也有長得像水母的。

發現化石的研究員陳哲表示,埃迪卡拉生物群把身體的一部分埋在海中的泥沙,透過體表滲透的方法獲取營養,有點類似現代的「珊瑚蟲」。有些「大個子」的生物,可能是為了擴大體表面積,增強取食的效率而演化。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殼的,看看跟台灣的大部分鸚鵡螺品像一樣。還是有殼的或是方解石化的才是王道啊!

只稀罕它是阿拉伯產的,在台灣應該也是不多見才是啦:P

0-197-4

RIMG1959

RIMG1960

RIMG1961

較明顯的縫合線

RIMG1962  

方解石結晶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