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澄江、關山 (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得去年有則新聞報導,「教師戶外採集標本不識貨,竟把活化石海豆芽下鍋」,沒有推廣教育,一般人怎會懂?所以在愛吃的台灣,這是正常的所以推廣一下,請看下面連結報導:

http://ocean.hcc.edu.tw/web/oceanweb/031.htm

(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寫的很好而且專業、正確,非常值得大家一看!)

再來看看,這些海裡的豆芽菜的老祖先,早在寒武紀大爆發就登上生命的舞台的澄江小舌形貝

q3-5

腕足類在寒武紀大爆發突然崛起,泥盆紀到達顛峰,二疊紀後逐漸衰落,現在僅存300種,主要生活在冷水海洋環境的軟基底沙底泥穴或沙穴中。

薄的殼有利於它們快速掘洞。在掘洞時先將肉莖彎曲,是扁長、薄的殼前端朝下直直插入泥沙中,然後通過殼瓣的左右旋動進行掘穴。

舌形貝在早寒武紀以後的 5 億多年來,無論在型態和習性皆無太大的改變,所以現生的舌形貝可說是活化石!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謎蟲為單種屬,也就是說只有膜狀謎蟲這樣一種,是極為珍稀的化石。其特徵為其背甲不分節、呈長橢圓形(像盾蓋在身體上面一樣,所以他被歸類於 "盾蓋蟲類" Tegopeltids )。腹前端有正方形口板,觸鬚粗短,軀幹共有26對附肢,附肢末端有一尖爪。

q3-3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留眼睛及前對巨大附肢的精品迷人林喬利,請大家欣賞

澄江生物群的化石雖然大家都看不懂,但越去研究它、了解它,就越會喜歡它。

化石狂不定期po一些不一樣的澄江化石,就是要帶領大家入門,剩下的就靠大家自己去修行囉

q3-1 so 

(復原圖)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科學頑童 - 李家維,是誰?

1996年、15年前,我還是大學生。那時科博館舉辦「寒武紀大爆發」特展。那時我還沒玩化石,錯過了那次難得的盛宴。時任科博館館長的李家維在辦展結束後辭去館長的職務就跟著陳均遠(當時策展人、來台協助辦展,動物世界的黎明一書作者)到貴州、雲南找化石去。(甕安 580 ma.世界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就是他們找到的)。

多麼瘋狂但令人佩服的行動力。他是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但興趣廣泛,收藏500尊台灣民間人像。2006年為了打造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第二度辭去科博館館長。

這就是李家維的人生哲學:堅持所愛,做就對了。

您喜歡化石嗎?有什麼夢想嗎?做就對了!雖然有些事短時間做不到,但持續能量,將來就會到來

編號:q1-24

純真滇東貝是一類帶肉莖的腕足動物,貝體双凸,背腹視呈圓形,突部位于腹部,貝體表面具同心纹,貝殼前缘具微弱肋線,胎殼圓形。腹殼假基面新月形,背殼腹基面缺失或很短,假基面具一三角孔,表面具横纹、肉茎粗短。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uangweicaris spinatus

編號:q3-7


 

Guangweicaris spinatus

編號:q2-6(售出)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編號:q1-27

這是一隻趴著的多節耳材村虫,屬於節肢動物門,張開的身體能夠完整呈現身體的形狀。上圖的腹部有一節一節的痕跡,為種名"多節"的由來。

多節耳材村虫的復原圖(上圖),很像另一種著名的澄江生物 - 瓦普塔蝦(Waptia)(下兩圖),差別在於多節耳材村虫身體擁有更多的節。其實比起瓦普塔蝦,多節耳材村虫更像"翼尾盾虾"(Clypecaris pteroidea) ,很有可能是同種異名。說真的大陸在物種的命名方面,動不動就命新種,這點被全世界的古生物專家廣為詬病。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編號 : q1-17

澄江化石網路上很難查得到資料及復原圖片,除了早期發現的那幾個有名的物種之外。

看來還是要多找一點參考書才行,問題是連參考書都很難買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編號 : q1-5

殼瓣雙凸型;殼寬略大於殼長,長寬比大約0.95,殼長一般為5-22mm;殼後緣呈直線或略彎曲;殼背為全緣式生長,腹殼為混緣式(註1);殼表有生長線與不明顯的放散脊;殼體薄,礦化程度差,化石常有殼體軟變形的現象;腹殼有殼喙,殼頂位於殼後邊緣位置,沒有肉莖孔,在此位置常見平坦或內凹狀圓疤,顯示殼體曾固著於硬底質生活;假鉸合面低,高度小於0.2cm;背殼殼頂位於殼中央偏後的位置;殼內肌痕明顯,卵型的中央主肌痕大而突出,有一對前側肌痕;軟軀體保存良好的化石標本,在幾乎整個殼瓣的邊緣均有短而細密的剛毛。
  根據日射水母貝沒有肉莖孔,殼緣有細密剛毛,以及殼腹常有硬底質固著痕跡,推測本屬生物可能為沉積物表面棲息的濾食性動物。
  日射水母貝由於卵圓形的外表,以及殼面有不明顯的放散脊等特徵,最早曾被認為是水母類生物而予以命名,”目”級的分類位置最近被認為可能是歸屬於擬顱形貝目(Craniopsida)(註2)。本屬化石僅有「東方日射水母貝」( Heliomdusa orienta (Sun & Hou, 1987))一種,廣泛分布於雲南東部地區。

註1:全緣生長(holoperipheral growth)是指殼瓣在所有邊緣均有增生的生長方式;混緣生長(mixoperipheral growth)是指殼後半部的增加是因為殼體向前,與朝向另一殼瓣方向增生所致。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號:q2-5 so 


下圖是等刺蟲張開的化石標本,一般常見的都是像上面那樣的游泳型態。

等刺蟲明細  

等刺蟲是具有雙瓣殼的節肢動物,兩殼鉸合線平直,殼體在背側各向前、後延伸成刺狀;蟲體有分節,前端有一對外伸帶柄的眼與小觸鬚,其後有14對外形類似的雙支形附肢,每一附肢包括有分節短的內足與邊緣有剛毛的槳狀外足。
  等刺蟲化石的地理分布相當廣泛,包括西班牙、西伯利亞、澳洲南部與中國西南地區早期寒武紀地層,以及北美早期至中期寒武紀地層;從古地理分布的角度來看,等刺蟲化石的分布似乎集中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澄江生物群中的等刺蟲類至少有3個種,其中最大的個體包括前後刺,全長可達10公分以上。

以上圖片及資料來源: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華吐卓蟲,大隻、完整、細節漂亮,請欣賞。

編號:q1-10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奇蝦是一種扁平、可自由游動、有體節的動物,是已知最龐大的寒武紀肉食性動物。

奇蝦化石大部分發現的都是前螯肢,口部及完整的化石非常稀少。

這個化石就是帶刺的前螯肢化石,請欣賞

更新/奇蝦完整的化石,請看:(感謝Tomm提供)http://tech.163.com/05/0919/11/1U0QM15V00091537.html

12/22 更正:此奇蝦為澄江生物群更正為關山生物群。其實關山生物群跟澄江生物群一樣屬於早寒武紀的後生動物,生物群大同小異,似乎只有地點不同而已。

編號:12-17-6

像蝦尾的前螯附肢。剛發現時以為是蝦的尾巴,但他又不是蝦,所以命名為奇蝦。後來隨著完整的奇蝦身體出現,才知道原來誤以為的蝦尾巴是前爪子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早期化石狂曾經發表一篇 "形而上的化石" 的文章,對於這些看不懂的化石的收藏持保留態度。

但隨著玩化石的時間一久,知識越來越豐富,玩的等級也就有所提昇,現在卻對澄江著迷不已。

事情總是峰迴路轉,以前不喜歡的並不代表未來不喜歡 ; 以前喜歡的,也不代表現在您還喜歡,但通常等到您喜歡之後,價錢卻也峰迴路轉上去甚至還很難取得呢!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年代約 530 ~ 540 ma. (比較好記的是五四三,五億四千三百萬年前)。在那之前,大多數的生命沒有硬殼(如艾迪卡拉紀生物群),所以較難形成化石或以痕跡的狀態形成化石。

寒武紀大爆發時大量具有碳酸鈣外殼的生物才出現,而且幾乎現今所有的動物門,全在一瞬間演化出來,這也是寒武紀初期生命大爆發最重要的內涵。
 

編號:12-17-7

微網蟲得明的特徵 - 網狀骨板。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