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牌佐藤製藥的企業公仔,以前都是擺在藥店店頭招攬客人用,藥廠配給、非賣品....
但現在吉祥物周邊商品很多,網路上拍賣也很多,已經搞不清是店頭展示的還是周邊商品販賣的...
搞不懂,所以就意思意思一下,有一個就好了,反正也不貴!
Sato佐藤象撲滿 11公分
104
日本老牌佐藤製藥的企業公仔,以前都是擺在藥店店頭招攬客人用,藥廠配給、非賣品....
但現在吉祥物周邊商品很多,網路上拍賣也很多,已經搞不清是店頭展示的還是周邊商品販賣的...
搞不懂,所以就意思意思一下,有一個就好了,反正也不貴!
Sato佐藤象撲滿 11公分
104
民國五十年代前後的農村,村莊裡多沒有西藥房,頂多有個非醫科出身也沒執照的赤腳仙仔(密醫的俗稱。多為外來客,本地人誰有多少斤兩,大家清楚得很,假仙不了的)。要找西藥房或中藥鋪,得上鎮街去。那時農村沒有汽車,機車也很稀貴,腳踏車固然家家有,但可沒普及到一人一輛的地步。因此,想上街還得費些周章、時間,就這樣,「寄藥包」的行業應運而生,幾乎每戶都掛上二、三家藥廠的藥包。
藥包袋是像八開紙或稍大的厚紙袋,上斜角打孔穿線,可吊在屋內傢具或牆上。我家是集中吊放在父親寢室壁角,我有事沒事愛把藥包裡的東西倒出來「欣賞」它的包裝及文字說明,久之竟成了家用的赤腳仙。緣因父母嫂姊都不識字,什麼病痛要用什麼藥一律「請教」我,有那麼一點權威呢。藥包內容並不很豐富,都屬家庭常備藥。太高貴的農家消費不起,較不尋常的藥怕尋常人家不會用,鬧出人命麻煩大。藥包內容大致為感冒退燒藥、止痛藥、眼藥水、外傷敷藥等等。最受歡迎的是胃散,它用葫蘆形的玻璃瓶盛裝。有些藥廠將胃散調配得近似鹹橄欖粉的味道,還加了薄荷,許多人偏愛那種口味,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理所當然吃胃散,沒事也拿來當零食用,因此往往在藥廠外務員來收帳及補充之前,胃散已經沒了。外務員會自動增加寄存量,但不出兩個月就被父親制止了,因為負擔不起那樣漫無節制的「高消費」。現在想來,限量是對的,藥到底是藥,搞不清它確實的成分,濫用惹後患。彼時資訊閉塞,鄉民不知藥害、副作用這檔子事。
寄藥包在早昔能盛行,除了提供方便和救小急外,旬月才來收一次費,等於現在的「先享受後付款」,這予普遍貧窮的農民一種機動消費,所以受歡迎。那時藥價也公道,但仍有人家付不出在今天說來只是「區區」的藥費,更有累欠數月的,窮得叫人同情!遇上這樣窮苦人家,藥廠業務員也沒輒,只能把藥包收回,列為「拒絕往來戶」了事。
資料來源: 李慶恭
http://subtpg.tpg.gov.tw/web-life/taiwan/9912/9912-12.html
日治時期從日本引進的「寄藥包」,源於早期鄉下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於是發展出業務員向藥廠批發成藥,然後深入家庭,先將一定數量的藥品寄放在消費者或固定銷售者家中,再定期依實際使用的數量結帳補貨。這種藥品通路體系曾經是台灣醫療服務的主流,隨著藥房林立,加上勞保、健保制度實施,1980年代後便逐漸沒落。
資料來源: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0669506069C.TXT&table1=0&cur_page=1&distype=
現在的荷包,牛皮、鱷魚皮、更多的是塑膠皮...
古早荷包,布包或手工針織包。布包上則有美麗的刺繡,各種吉祥圖案,大異其趣、美不勝收,這不是現代工廠出產、樣式齊一可以比擬的。
這只荷包,刺繡圖案較不精緻,猜想應該是較平民女孩所用,我的第一只荷包,平凡點也好。
100
這種肥皂粉五、六十年至今都是這種包裝,以現代而言不會有人買。也就是說現在還買得到,古早以前是婆婆媽媽廚房清潔的好幫手,現在聽說鐵板燒的鐵板清潔有在用!
這種東西價差亦很大,以前留下來的有好幾百的身價,但現在買來用的幾十元一包也有,至於如何區別,就看包裝紙袋的外觀吧!
85
現在的外包裝上不會再印上"增產報國"了,以前常見
玩老東西的人很難不注意這隻狗,因為牠也是跟以前的常民生活息息相關。
以前稍有錢的人家總是會附庸雅俗一下,客廳一台 JVC Victor 音響,聽起黑膠唱片,冉冉時光、好不悠閒。而這隻被稱為"勝利狗"的陶瓷小狗,是勝利牌音響的看板犬( 日文,店頭狗、招牌狗的意思),也是彼時買電器附贈企業娃娃的始祖。所以不管是日本古物市場或台灣,都可找到大大小小不同size都有的勝利狗,而台灣很多都是自日本帶回。我就看過幾張台灣藏家的照片,一個倉庫十幾隻的勝利狗排排站,好不壯觀。也有拍賣的賣家,勝利狗之多可以常常上拍,只是不知是老品或復刻而已。
103
17cm勝利狗,左腳有斷接
那這隻狗的來歷到底是什麼? 英國一隻名叫 Nipper的狗,有一天對著會發出聲音的留聲機感到好奇,於是就靠近探頭,這畫面被狗主人的畫家哥哥捕捉並油畫下來,畫家並以"Dog looking at and listening to a Phonograph"註冊商標。後來這商標前後分散被英國、美國、法國等擁有,日本JVC則為二戰後取得商標,從此勝利狗就進入台灣的常民生活中。
Nipper 好奇看著會發出聲音的留聲機 (網摘圖)
不管是台灣日據或是日本本土,老算盤不少,價錢因此不高,是初入門很好的標的。
不刻意強求,有緣剛好在院子那遇到這只日本老算盤,背板又有文字落款,甚好就收下 !
【 但馬國美方郡畜產組合 創立三十周年紀念】
但馬國即日本現在的兵庫縣,美方郡為一著名的溫泉鄉,組合就是類似現在的農會組織。可惜未落款年代及另一符號標記未解!
84
早期沒電或有電燈大部分人家都還用不起的年代,各式的油燈就變成非常重要的照明設備。
其中這種小型員林三光玻璃 (現今彰化員林鎮仍有間玻璃行,不知是否為早年出產這種油燈的老店)出品的油燈最為簡陋但也最鄉土味!
早期愛惜銅鐵物資、重複利用,所以這油燈除了頭蓋,包括把手、底蓋、上下箍鐵,全部都是餅乾鐵盒剪片作成的,所以還看得到鐵片上有各種圖案。
另外,瓶身除了做把手,還另外作了可以掛在牆壁、柱子的掛架,成為可手拿、可置桌、亦可壁掛的三用途油燈,早期庶民愛物惜物、一物多用的節儉美德顯露無疑!
93
一元硬幣對照,真的巨大
準備以後老家整修時用
92
簡約設計工業風的關節燈,燈座就是一個變壓器,類似天線的骨架,共有3處關節可伸展。
可惜的是非球面關節,所以只能垂直向伸展,無法平面向伸展。另外就是燈泡為特殊規格,市面無通路可買。使用時會高溫發熱,能量互換不滅定理,可見其耗電,電能除轉換光能,也大部分轉換無用的熱能散佚掉!
91
圖中為拇指甕 (石甕),非凡手工製作,乃一顆石頭慢慢去挖、外表研磨而成,古樸有味道
1982年,32年前,當時我6歲。
童稚時對電影的印象,除了也是史蒂芬史帝柏一鳴驚人的電影巨作-大白鯊之外(1975,可能是有無電影院的關係,羅東是晚約3~4年才放映,那時戲院連走道都爆滿無法走動,我的腦海裡是阿爸抱著我站著看完,真是辛苦他了....),另外就是也是史蒂芬史帝柏的巨作- E.T. 外星人。
E.T.是敘述一個外星人與男孩童之間真摯的友情,最後一幕E.T的手指與男孩指尖輕觸,代表彼此心意相通,成為經典畫面,後續不少影視作品以此模仿,另外ET在片中跟男孩說的話:「我就在這兒!」,則成為人們支持打氣的用語。
那時幼小的心靈竟對電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可見這部電影的成功! 現在各種懷舊的E.T.公仔也陸續出現在市面上,其中大部分是復刻版,我也買了幾支回憶回憶,其中2個吊卡則是電影當年出的正老品!
64
45
抽當,依形式的不同又可稱為抽抽樂(號碼)、戳戳樂(戳洞)或抽口(抽線),是孩童以小錢抽換到大獎、以小博大的童玩遊戲。其中以抽號碼最為常見,獎品則是琳瑯滿目,都是一些小玩具或是密蕃薯、綠豆糕、芒果乾等食物,當然尪仔仙還是小男生的最愛!
尪仔仙,約1954~1984年時期的童玩,在我們那邊(宜蘭羅東)及那時候,稱為"漏計ㄤ啊"(台語發音),(各地方稱法也許有不同),與尪仔標、彈珠,號稱台灣三大童玩。這三樣我小時候都瘋過,有限的零用錢裡先買一些當本錢,然後藉著各種遊戲,去賺取、累積你的數量。例如地上畫三角形,大家把同樣數量的尪仔仙 (彈珠、尪仔標) 放到三角形裡面,然後在同一起點線,輪流去把三角形內的東西打出來,打出來越多,你就拿得越多,但萬一你手上的王掉到三角形裡面,你就死了,且全部的東西都要吐出來放回去三角形裡面!
其實抽當就是一種賭博,通常柑仔店作莊,小朋友拿零用錢去抽,就是賭徒。當然十賭九輸,最大獎最大的那塊尪仔仙永遠也抽不到,因為莊家可以把抽排在日光燈底下照出號碼,再把大獎的號碼抽走,這樣就可以吸引你賭下去卻又永遠抽不到,也就是莊家老千啦!
53
最上排是最大獎
二郎神與孝天犬
燙衣服不用再噴水,熨斗壓壓水就出來,套句飛利浦的廣告台詞"火車牌過後 一片平坦".....但要吊水桶,也是蠻麻煩的:P
44
50
初入民藝有點像資源回收,看到什麼只要對眼的都買。其實很多都不上眼、還不到"藝"的階段,就當作庶民日常生活用品。
雙囍是個討喜的主題,舉凡新嫁娘的熱水瓶、臉盆、漱口杯...等,早期有雙囍的圖案是很常見的,現在則都是貼紙一貼就完事,少了那麼一點真囍的質感在.....
囍字罐大大小小、各種size也常見,價錢亦不貴,罐子向來不是我的項目,但遇到了亦便宜,就帶回擺飾擺飾增添囍氣,但下次再遇到一顆,應該就不了!
43
.
這日式茶葉罐也是遇見了,還對眼、亦不貴,就帶回家。
繁複的圖案、鮮豔的色彩、花鳥蝴蝶錦簇、濃濃東洋風,上蓋一個和服貴族女子人家船頭等船、旁邊女侍撐傘、後面男僕大包小包,似乎要遠行....罐上美麗的風景不在話下....
身世揭曉:針線盒,打開上面会有布包插針,木片是尺
42
鐵盒外殼黑漆上的彩繪
底部可以抽出一塊小木板,到底幹嘛用的??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老件木製品特別有興趣。特別是木頭上又有銅、鐵等金屬配件、或是鉚釘、或是木頭上有毛筆提字等....前人用過的東西雖然斑駁、老醜,但古味盎然哪~
下面幾件雖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在民藝上也稱不上"藝"的階段、買了將來也不知道要幹嘛...但忍不住就想買,看來我是名符其實的"木頭控"吧!
29. 小檜木盒
可惜提把斷掉了
以前的鎖頭,大都用鉚釘固定
上面的提把則是用插入兩片鐵片,然後扳開的固定方式
向來買書不手軟,花了三千多元一口氣買了14本民藝相關的書,其中有一些應該已經絕版。
全部先大約翻了一下,有幾本不符合預期。
其中最喜歡的一本是" 龍鳳-101年傳藝龍年大展 ",裡面有很多陳達民老師的藏品,樣樣不出世的精品啊!
老實說,個人不認為杯子是台灣民藝,但仍屬於台灣常民生活器具的一部分! 看到這個,老人家會說您在作資源回收~
這是玩任何東西入門的宿命啊! 剛入門,求便宜、求多,什麼東西都買,到後來才會驚覺便宜的東西無底洞,應該追求精品! 但現在初入門民藝這條路是辛苦的,沒什麼好物件,有好物件但動輒好幾萬,很難下手! 於是又輪迴到便宜的老東西,很難精得了啊~
小時候坐火車,窗戶旁有鐵架,鐵架上放上兩只玻璃杯,不復記憶到底茶葉及茶水是怎麼給的...但對這杯子的確是有印象的。另外的印象就是窗戶要兩邊按壓,才能抬升或扶下,帆布窗簾要先向下拉一下才會捲動、然後卡在一格一格的溝槽裡固定.......
11
67代表是民國67年嗎?
終於整理完成! 要更換的零件都是要用訂的,整理起來的花費比當初買這台的價錢還貴:P
但我認為值得的,一圓我想要一台代步車的夢想。
前日載阿爸、阿母回老家,終於能夠好好的騎它,騎著它去林場肉羹幫阿爸買午餐
鏈條安靜無聲、順暢的很! 煞車連桿雖然只有一邊是好的、另一邊生鏽卡死,但夠犀利也只要一邊就夠了!
騎著騎著,甚感威風與虛榮,但不知道路人及去羅東玩的遊客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哈!
騎回家後鄰居的阿伯見狀,趕緊跑出來問東問西,懷舊心使然、懷舊心人人都有,只是沒被喚醒
阿伯說,可以把鏽磨掉,重新噴漆
我說不了,就愛它身上的老味道,重新粉妝就像老阿罵化妝成小姑娘,結果是....見鬼了...
跟我老婆說,我希望能載她去街上兜風,請她側坐在後座的平台上,她臉上三條線,但我是認真的啊~
最後,我問整理車八十幾歲的老師傅,這台是"平車"(要用台語唸),也就是當時稱的"普通車",不是"武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