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各種磚胎的網墜
就是綁在魚網上,讓魚網可以沉下捕魚
圖二是史前石器時代的玉質網墬,出自花蓮的遺址
圖三是石頭鑿製的網墬,出自七股遺址
台灣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主人留下來的網墜
也算不算是台灣民藝呢? 哈哈~
我喜歡收一系列的,好玩!

磚胎367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還沒有遇到褶菊石之前,我只知道日本北海道有特產異常卷曲的多褶菊石,實際上完整的個體真的有4-5褶,名符其實的多褶菊石,遇到褶菊石後才驚訝原來還有單摺的褶菊石。由於褶菊石不完整的多,大都是見到一褶的標本,但實際上完整的應該是2褶才對。
這件是褶菊石的群體,很正常的是都是不完整,所以都看到一褶的個體,而且注意他們的折彎處,沒有縫隙、感覺折的很勉強很擠壓。還有一個很可愛的迷你褶菊石,應該是幼體,但賣家是給一個種名。母岩上還有一顆漂亮的反錐菊石,還有螺及珊瑚等,很豐富的標本。

19-1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3-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它看起來像菊石但不是菊石,是現生的小角魷魚的內殼。
Spirula spirula是種深水的魷魚般頭足類軟體動物,由於其內殼的形狀,它通常被稱為公羊角烏賊、小柱角烏賊、小角魷魚等。另外它體內具有發光器官,因此有時也稱為尾燈魷魚,我把它稱為小角魷魚,比較可愛的名字。
因為是深海動物的關係,小角魷魚的活體標本很少見,但其菊石狀的內殼重量極輕,通常漂浮在岸上,遍布全球的熱帶海灘(有時甚至是溫帶海灘)。貝殼收藏家將這種貝殼稱為公羊的角殼。
(圖六是殼的位置圖、圖七是現生圖)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inoceras アイノセラス的アイノ是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的意思,現在比較常翻譯成阿伊努族,兩個字比較簡潔有力,所以我把它翻譯成"愛奴菊石"。愛奴菊石中心殼呈螺旋塔狀,像似馬瑞拉菊石(一種塔螺狀的菊石),年輕時候這個塔狀會很突出,但中年以後由於外環殼變大變粗,內環塔狀殼逐漸被包圍與外環殼齊平。這個標本看起來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個體。
愛奴菊石的殼體跟前面介紹的村本菊石頗為相似,容易判斷的地方在愛奴菊石的外環殼更加鬆弛並且中心內環殼為塔狀。村本菊石內外環殼則是較為緊密但有高低位差、中心殼不捲曲像蛇尾一樣從中心點伸出來。

0-276-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