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出土、275百萬年前的爬蟲類化石,根據其下顎遭感染的情況,古生物學者認為這是已知的最古老牙痛案例。

  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系教授瑞茲博士(Dr. Robert Reisz)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證據顯示有古生代爬蟲動物因為口腔感染造成骨骼受損傷。他們的發現將刊登於線上期刊《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比先前陸生脊椎動物口腔與牙齒疾病的記錄還要早2億年。

  瑞茲博士表示:「這件化石不僅增進我們對牙齒疾病的認識,也揭示某些動物的牙齒進化成適合雜食性型態所面臨的優勢與劣勢。就跟人類一樣,這種情況可能會增加牠們口腔感染的機率。」

  研究人員調查幾件保存完整的鋏龍(Labidosaurus hamatus)化石標本之下顎,牠們是生存於275百萬年前的北美爬蟲動物。其中有一件標本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其牙齒缺損而且下顎骨有相關腐蝕痕。藉由電腦斷層掃瞄的協助,瑞茲博士與伙伴發現嚴重感染的證據。因為膿瘍與內部骨骼組織缺損,結果導致幾顆牙齒掉落與下顎骨毀壞。

  當高等爬蟲類的祖先移居到陸地後,有許多的牙齒或顱骨演進特化成能夠更有效率地攝食其他動物的結構,並且食用高纖維質的植物莖、葉。某些動物的原始牙齒形態為,牙齒不太堅牢地附著於上下顎骨,而且還能不斷換牙。後來,牙齒逐漸趨於穩固地固定於顎骨,而且不常換牙。這一點,明顯有利於某些早期爬蟲類,讓牠們能咀嚼食物有助吸收營養。從鋏龍及同類的數量之多與分布之廣,就可以了解牠們在進化上相當成功。

  然而,瑞茲博士與研究伙伴認為,爬行動物因為失去換牙的能力,當牙齒受損時,顎骨受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因為牠們嚴重磨損或毀壞的牙齒,牙髓腔長期曝露在口腔細菌之中的情況遠比可快速換牙的動物嚴重。

  瑞茲解釋,人類口腔易受感染的特性,與這些進化成雜食性的遠古爬蟲動物有些類似。「我們的調查結果認為,人類只有乳齒與恆齒兩套牙齒,雖然在咀嚼或處理多種不同的食物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比起可以不斷更換牙齒的遠古祖先,我們口腔感染的機率高了許多。」

《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期刊

網址 http://springerlink.com/content/100479/

 

這件化石顯示牙齒掉落、骨骼受損的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