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縫合線是分隔氣室的隔間壁延伸到殼底的交接痕,這些複雜的隔間壁是為了 增強給外殼的支撐力,避免外殼被強大的水壓所壓扁或壓破 。隔間壁位在菊石外殼的正下方,由住房底部朝向氣室排列著。不同型式的隔間壁(延伸到殼的上面就是縫合線的表現)有助於辨別菊石的科、屬、種的分類。隔間璧的設計是由葉(lobe)及鞍(saddle)所組成。葉是隔間壁樣式的一部份,朝向先前生長的螺旋殼的方向;相反的,鞍是朝向住房增長。
為了把菊石分類,把縫合線分為基本三種型態:棱菊石型(goniatitic)、齒菊石型(ceratitic)和菊石型(ammonitic)。最早的菊石具有更簡化的縫合線,但當第一個真正的菊石在二疊紀登場時,趨向複雜化的縫合線設計將持續數百萬年。一般而言,最初的古生代泥盆紀菊石到二疊紀是棱菊石型的簡單折線形縫合線;古生代後期的密西西比紀到二疊紀、再到進入中生代三疊紀少數的菊石是過渡的齒菊石型,它的葉部(lobe)縫合線呈現小鋸齒狀、然後整條縫合線呈現大鋸齒狀而得名;二疊紀以後有菊石型縫合線的真正菊石開始出現,隨後進入到中生代三疊紀及菊石的輝煌盛世侏儸紀及白堊紀,隔間壁的發展趨向劇烈扭曲而顯現在殼上的就是複雜或密集型圖案的菊石型縫合線(三種樣式、葉部、鞍部,如最後網摘圖)。
其實要介紹縫合線的葉部及鞍部用楔碟菊石是很不適合的,因為楔碟菊石是我看過最密集最複雜的縫合線,尤其越靠近臍心,縫合線更加密集、密集到找不到葉部(我找到眼睛快花了)而變成連續鎖鏈紋,所以不容易觀察,但也因此楔碟菊石被認為是有最美的縫合線而廣受喜愛。如圖三是楔碟菊石離臍心較遠的最外圈縫合線,上方箭頭方向朝向住房是為鞍部、下方箭頭朝向螺旋殼的方向是為葉部。大家若有興趣不妨拿起自己手邊的菊石觀察看看是哪種type的縫合線? 順著縫合線的走向找出葉部及鞍部! 這也是玩菊石的樂趣之一喔~

來看看楔碟菊石有多薄
游起泳來像射飛標!?
漂亮的縫合線,很複雜
這意謂著薄薄的殼體,要複雜的縫合線(隔間壁)才撐得住水壓!?

19-14-2

Ammonites_suture_terminology_englis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