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國家同步輻射研中心博士王俊杰研究團隊,利用「同步輻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首度發現肉食性恐龍牙齒的琺瑯質與象牙質中間,竟有像「避震器」一樣,布滿微細孔洞的「冠牙本質層」,可避免撕裂骨肉時造成牙齒的瞬間斷裂。研究成果一改過去對恐龍牙齒的認知,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與台灣、中國大陸及加拿大的博物館合作,蒐集了暴龍、特暴龍、鯊齒龍、棘龍、雙脊龍等肉食性恐龍;三角龍與鴨嘴龍等植食性恐龍,及鱷魚祖先的近親植龍,與現生的眼鏡凱門鱷等15種牙齒來進行研究比對。

研究發現肉食性恐龍牙齒琺瑯質與象牙質中間,存在一層相對柔軟且佈滿微細孔洞結構的「冠牙本質層」。此結構相當於避震器可以保護牙齒避免在撕裂食物時造成斷裂,倚仗如此堅韌的攻擊武器,使得肉食恐龍能夠成為頂尖的獵食者,並稱霸1億6500萬年;但吃素的恐龍,牙齒的避震保護層已消失,而恐龍的近親鱷魚,牙齒仍有「避震」構造。

王俊杰舉例,暴龍的咬合力約6000公斤重,相當於陸上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非洲象的體重。相較之下,人類的咬合力僅有40公斤重。他說,透過同步輻射高解析度檢測技術,可以幫助考古學家解開古生物化石之謎,也提供嶄新的古生物分類與古生態的研究檢測方法,再探侏儸紀奧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