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化石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白河生物群是漸新世動物的代表
花了兩個小時做標籤、擺放標本、裝盒,終於完成!
好收藏、好觀察、好欣賞

112-7-4

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白河生物群(11件標本盒組)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塊疊層石大約有 1.66 億年的歷史。由於在化石化過程中有機化合物中含有硼,該化石呈現出壯觀的季節性條紋和令人驚嘆的粉紅。來自該地區的這些紅藻類生長物是世界上保存的最精美。這塊化石存在於已故教授 GORDON WALKDEN 的收藏中。
但是近代的研究上表明結構上的差異根本不是藻類,而是毛殼海綿,因此需要重新分類。
Solenopora jurassica
中侏儸紀166ma.
英國 格洛斯特郡 Chedworth
學名可以翻作"侏儸管孔藻",有一說這個管孔藻是珊瑚目的祖先,但現在結構上又說是海綿。總之學名變成有效學名後似乎就不能改,除非變無效學名吧! 這分面還請大家指教。所以我們還是先把它視為疊層石,侏儸管孔藻的疊層石。

112-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迪卡拉的化石就屬烏克蘭的最容易買到,而且便宜很多。之前都是尼米亞似海葵,這次是第一次遇到的環輪水母。
艾迪卡拉生物很原始且構造簡單,化石畢竟是模子(鑄模化石),呵呵,所以肯定讓你看不懂。

19-33-1-1

1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種來自奧克拉荷馬州哈斯克爾縣哈茨霍恩砂岩的疊層石,也被稱為“ MISS”(微生物誘導的沉積結構),是微生物菌落留下的化石。

疊層石是微生物(主要是藍藻菌)的分層微量化石。其中有些可以追溯到34億年前,使它們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記錄。通常在淺水中通過藍藻菌(單細胞,光合作用微生物)的一層又一層的生長來形成疊層石中非常美麗的帶狀結構。

這些產生氧氣的藍綠藻菌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它們沒有DNA細胞核。它們是地球大氣形成時氣氧的唯一主要來源,對日後發展更複雜的生命至關重要。

這個我比較好奇的是年代,之前看過的疊層石年代都好久,最少都寒武紀以前,這個是石炭紀而已

石炭紀還繼續有藍綠藻菌的作用? 還是現在也有?

GOOGLE一下,現今仍有藍綠藻菌生長的疊層石,如澳洲西部的鯊魚灣、及北美巴哈馬群島等。

123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來自玻利維亞米拉弗洛雷斯地層的疊層石(Greysonia sp)原石。他們通常被切片拋光以便看它美麗的條狀紋路,但我特地買了這顆原始的模樣,四面八方都立體呈現層狀的沉積紋。

這個層狀的沉積紋是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及藍綠藻)死後的堆積形成化石。通常在淺水中經過藍綠藻及細菌(單細胞,光合作用微生物)的一層又一層的生長、死亡、沉積來形成岩石中非常美麗的帶狀結構。

這些產生氧氣的藍綠藻及細菌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它們沒有DNA,但卻讓地球產生最大的變化-形成有氧的地球,讓地球也因此發展更複雜的生物進化史。

19-26-9

12345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天全家去台中科博館享受知識之旅,不小心扛了這顆回來
這顆是吉哺塞😚😘
很重、玉髓化的吉哺塞

0-291

123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欠額溫槍嗎?

這支像額溫槍的是斯卡爾鯨魚牙,斯卡爾鯨是中新世有齒鯨的屬,也是抹香鯨家族的成員。它通常被稱為抹香鯨。典型的斯卡爾鯨魚牙化石是幾英寸長的有點胖的香蕉狀牙齒,在北美東、西海岸以及歐洲和日本都有發現。在發現斯卡爾鯨魚牙的同時也伴隨著巨齒鯊魚牙的出土,如圖這意味著斯卡爾鯨在中新世是巨齒鯊的獵物。
圖的意思是中新世的海洋有抹香鯨的祖先,也就是斯卡爾鯨,也有鯊魚之王,巨齒鯊。斯卡爾鯨將近23呎,是驕傲的物種,但最後.....巨齒鯊會有它應得之物....也就是吃掉斯卡爾鯨。
圖片資料來源:https://www.georgiasfossils.com/18-miocene-epoch-233-to-53-…

1234578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類和其他陸生生物一樣具有內耳的構造,對聲音也很敏感。在硬骨魚類中,牠們的左右內耳裡,其實有3對固結成塊的耳石,能接收聲波和保持平衡。有趣的是,不同的魚類類群對應的耳石形狀也不同,而同一種魚的耳石大小和魚體大小也有正相關係。因此配合完整的比對標本,只要對耳石的形態進行詳細的分類與鑑定,便能夠知道是屬於哪種魚類的耳石。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5855)

19-18-7-2

1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你真鯛魚牙真可愛

以烏格這種鯛科魚類為例(如最後圖,我收藏的標本,產地為恆春頭溝),前有尖齒(犬齒)後有圓齒(臼齒),兩頷前部具犬齒3對;上頷側具臼齒4 ~5列;下頷側具臼齒3 ~4列 。
所以鯛科魚的犬齒會比臼齒少非常的多就不足以為奇了。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件是哺乳類動物的脊椎骨化石,它的重量輕、沒有石化,又是黑色的,這讓我想起洛杉磯拉布雷亞瀝青坑的化石,但這件產地卻是英國,難道英國有另一個冰河時期的瀝青坑?
我google一下找不到資料,可能要用原文,又群組討論有提醒可能是碳化,的確碳化也是黑色,但炭化重量應該要更輕。
在賣家沒有提供資料之下,只能瞎猜並等待以後遇到資料,有時候資料是時間提供的。

0-277-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岳獸 (Leptauchenia sp.) 是一種已滅絕的山羊狀陸生草食動物,屬於岳齒獸科,由於眼睛和鼻孔高位於頭部,長期以來認為小岳獸是一種水生動物或半水生動物。然而,由於他們的化石從未在洪氾平原沉積物或河道中發現,而且它們的化石在沙丘中相當豐富,推測它們是沙漠棲息的動物。
根據Prothero的解釋,高於頭部的眼睛和鼻孔可以在挖洞時過濾掉沙子,或者挖掘自己隱沒沙丘。它有高冠狀的牙齒,用於咀嚼堅韌不拔的植被。
資料來源及復原圖 : 維基百科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漸新馬又稱為間馬或中馬,在馬的演化位置上是第二位(如留言上的圖),生活於3000~4000年前的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中期的北美洲大地,以吃嫩枝及水果為食。
(復原圖來源:維基百科)

19-3-9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犀看起來很像一匹原始的馬,但這個屬實際上是一種史前的犀牛,長約1.5公尺,牙齒類似於後來的犀牛牙齒,但它是一種小很多的動物,它們無角,與原始馬的外觀差異很小。小雖小,但它可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的近親,即20噸的巨犀。
像原始馬一樣,跑犀居住在開闊的森林和樹木繁茂的草原上,從吃樹葉變為放牧的草地為食。

(圖片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顆年代較淺的疊層石,雖說如此,也是有八、九億年,比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5.3億年多上快一倍。上一篇介紹到疊層石是製氧產鐵的微生物屍體與沉積泥堆疊而成的,它其實藏著另外一個秘密。
疊層石是著名的古生物鐘,具有清楚的生長節律,由小到大可分為基本層、基本層組、疊層石帶,他們分別代表晝夜、月、年節律,由13億年前的疊層石(非此標本)算出來,古地球那時一年有13月、一月42天、一天16.05小時、一年546天,與現在我們的生活時間差距甚大。
最後,各種美麗的疊層石通常被拿來當建材, 所以 以後有機會在牆壁和地板看到疊層石,千萬不要驚訝,看了本文後反倒要注意周遭建物,找看看有沒有疊層石的蹤跡。

19-3-2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片石板,事實上它的確也有被當作鋪設地板用的建材。上面看不到任何生物的殘留物或遺跡,不是化石? 是化石? 各自有人支持及解讀,正所謂一塊石板,各自表述,下回我們再來論述是不是化石。
這塊石板被稱作虎鐵疊層石 (Tiger Iron Stromatolite),產自於24億年前太古代的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它的重要意義在於製氧及產鐵,海洋的微生物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及水行光合作用製造自己需要的醣類養分,同時釋放出氧,就是所謂的"富氧事件",地球複雜生命需要的氧氣就是這樣來的;而氧與海洋裏的鐵元素結合形成不能溶解的赤鐵礦,這也是地球上我們使用鐵的鐵礦來源。
根據已知的岩石紀錄,在46 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初,地球上並無生命存在。直到大約35 億年前,才有藍綠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出現。它們是地球最早行光合作用(能釋放氧氣)的生物。從此,地球的大氣從缺氧狀態慢慢變成有游離氧的狀態。原本只有原始生命(如原核細菌和太古細菌等)存在的地球表面逐漸變成適合嗜氧生物存在並能多樣化發展的環境。在地球生命史上,這是非常關鍵性及革命性的改變。
地質學家發現在25 億年前的地層中有為數不少的疊層石。此外,在24 億至19 億年前富含鐵質的紅色地層大量出現,這是因為當時藍綠菌大量增加而導致海中游離氧之含量大為提高,游離氧與鐵離子結合而成的氧化鐵(赤鐵礦)不易溶於水,於是沈積在海底而形成紅色岩層,而這也是地球上鐵礦的來源。

 

Tiger Iron Stromatolite 虎鐵疊層石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po的拉布瑞亞瀝青坑鹿的骨盆化石是已經清好的
這次po的則是我特地要求帶母岩的鳥骨化石
母岩可說是化石的身份證,化石玩家通常一看母岩就知道這件化石產自哪裡?年代?背景等。
瀝青坑的母岩很輕,不像一般的石頭,因為是沙子與瀝青油膠結的緣故,雖經過處理,聞起來仍有些許的瀝青味。
這種化石很特別且即使入門者以後一看到也一定能夠說出他的來歷。

19-1-4-5

19-1-4-7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加州洛杉磯的 La Brea Tar Pits (拉布瑞亞瀝青坑) 非常有名,因為那裡埋藏著無數的"完整"動物化石。為什麼如此完整呢? 瀝青就是我們熟知柏油路的原料,也就是店阿嘎,一萬多年前的更新世,洛杉磯盆地充滿大大小小的瀝青坑,在太陽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線閃亮亮,讓動物誤以為水池而不慎踏入,黏稠的焦油越掙扎越下陷,終於焦油就把整個動物身軀都包覆起來,免得屍體被其他動物啃食,所以動物的骨架化石才會如此完整,而這也讓古生物學家了解冰河時期動物,如冰原歷險記裡的喜德(樹懶)、蠻尼(長毛象)、狄亞哥(劍齒虎)等,提供很好的線索。

當地的佩吉(Page)博物館周圍仍有瀝青坑冒著焦油及沼氣,有些草地上也都會滲出漆黑的焦油,所以那裡的地殼活動還在進行著,也就是所謂的"活瀝青坑",所以小心在那邊參觀時,不要一不小心也變成日後子孫挖掘的對象了。

此件鹿的骨盆是已經經過清理過的,所以乾淨能看到骨頭紋路。

19-1-3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印化石是屬於生物走過的遺跡行成的生痕化石
不是真實的骨骼外殼等形成化石,而是鑄模型的化石,所以通常不受青睞
它的形成過程是動物(恐龍、兩棲、鳥獸等)走過柔軟含水的泥地後形成一個下凹的腳印,腳印還要經過太陽曬乾曬硬,然後空中飄來細沙粉塵沉積覆蓋,長時間沉積並經過地層擠壓等作用而形成化石,再經過地殼變動的地層抬升而出露化石。
這件依據賣家的提供資料是屬於Anthrichnium salamandroids 蠑螈足跡化石,產於法國 埃羅省,二億六千萬年前的二疊紀地層。

18-27-10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德國另一個地方產的口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是蛤蠣、雙枚貝之類的,但其實它是菊石的顎器,也就是口蓋。口蓋是菊石軟體部份縮進去住室時蓋闔起來的那片,有分單口蓋及雙瓣顎,統稱口蓋。原本它只是菊石的顎器,屬於口部的一部分,後來研究顎器發展到最後特化為口蓋,所以這片是顎器、也是口蓋。圖4是菊石口蓋示意圖(網摘圖)、圖5是口蓋的分類(網摘圖)。

菊石化石很多,但顎器卻不容易被保留,其中以索倫霍芬這樣細緻的沉積環境保存口蓋化石最豐富(圖6),除此之外,北海道的我也有收集到(圖7),這樣就有3個不同地方的口蓋。

 

以下是張朝欣所翻譯提供:

過去古生物學者提出了幾種aptychus(sensu stricto )功能的建議:下頜骨,保護雌性性腺,保護性鰓蓋,壓載/沖洗底棲動物,過濾微型動物和噴射推進機構。

2014年新的一種功能講法:aptychi用於菊石前後運動時候的穩定(在向前覓食和向後游泳期間,穩定移動產生的搖擺)。

所以Aptychi是多功能的,最常見的是聯合餵食(下顎,沖洗,過濾)和保護(鰓蓋),和/或推進(壓載,泵,潛水和穩定平面)。

有趣吧,跟手一樣,不會只有用來做一件事情而已

18-26-4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62-9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