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q1-27

這是一隻趴著的多節耳材村虫,屬於節肢動物門,張開的身體能夠完整呈現身體的形狀。上圖的腹部有一節一節的痕跡,為種名"多節"的由來。

多節耳材村虫的復原圖(上圖),很像另一種著名的澄江生物 - 瓦普塔蝦(Waptia)(下兩圖),差別在於多節耳材村虫身體擁有更多的節。其實比起瓦普塔蝦,多節耳材村虫更像"翼尾盾虾"(Clypecaris pteroidea) ,很有可能是同種異名。說真的大陸在物種的命名方面,動不動就命新種,這點被全世界的古生物專家廣為詬病。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般我們看到的原微菊石都是產自(Dorset)多塞特郡的(Lyme Regis)萊姆(萊姆雷吉斯)鎮的(Jurassic coast)侏羅紀海岸線的(Black Ven)黑崖。黑崖是著名的黑侏羅紀地層,懸崖下的海灘上的落石區就是敲這種原微菊石的所在。

這邊採集的原微菊石種名為 planicosta,全學名為 Promicroceras planicosta,中文學名為「扁肋原微菊石」,種名取因於原微菊石的肋條到腹側是扁平的,有係小的棘,沒有明顯的結節。一般大小在 2 cm上下。

 

 

 

 

 

以下這顆超大顆 3.2 cm 的原微菊石產地及種類就不一樣了。

這顆種名為 precompressum,全學名為 Promicroceras cf precompressum,中文學名為「前壓原微菊石」。(cf 的意思是不確定,但與某物種非常類似。後面會加種名)。

這種菊石一般較大,超過 3 cm 以上,產地為多塞特郡的查貿斯鎮(Charmouth)的石塚(Stonebarrow)海邊。海邊上有一種叫做「Flatstone」的結核,裡面就有這種大顆的原微菊石。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地方的海膽特色,皮薄但漏餡多,所以完整的很少。

我分到四顆,清出兩顆半顆,剛好可以湊成一顆啦

另一個特點就是骨板明顯(可能是因為皮薄)、還有富鐵質的黃色海膽,都是很迷人的呦

F-34-1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來自德國索倫霍芬1億5000萬年前侏儸紀晚期沉積的板狀石灰岩,上面是常見的Antrimpos sp.對蝦化石。
自然界有些生物會敏銳感覺到死亡將近而拼命掙扎逃亡,這種掙扎的痕跡也可能會以化石的形式保留下來。上篇文章提到中鱟的"死亡之路",由2012年英國頓卡斯特博物館的Dean R. LOMAX 與美國懷俄明恐龍中心的Christopher A. Racay所發表中鱟足跡化石就長達9.6m。在這個漫長足跡的終點,有一隻已死亡並化為化石的中鱟。另外也發現過留下數十公分的移動痕跡,痕跡末端卻發現死亡的蝦化石。索倫霍芬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能夠留下這些生物的死亡過程?
侏儸紀晚期的索倫霍芬是溫暖的海底,適合海綿與珊瑚的造礁,遍佈各處的環礁使得各區域的水逐漸與外海隔絕,形成所謂的潟湖。溫暖的太陽使潟湖裡面的水持續蒸發、鹽的濃度也會越來越高,鹽份越高水就越重,較重的水就沉入湖底。另外與外海隔絕的潟湖無法形成縱向循環,所以無法讓新的氧氣溶入湖水。基於這兩個原因潟湖底漸漸變成高鹽分、低含氧的"死亡水域"。
在死亡水域的生物都是運氣不好被暴風雨或難得的大漲潮所帶進來,進來後出不去就慢慢接受鹽分把身體水分脫水又吸收不到足夠氧氣的凌遲而慢慢"掙扎、亂竄"死去。死亡水域不僅無法讓生物存活,連分解遺骸的細菌也無法生存,因此生物遺骸都能保存完整而形成精美的化石提供給我們研究的素材。

編號:12-21-1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日本的慘劇讓人意識到,現在全世界各地突然發生什麼災事似乎已經不用覺得驚訝了。

跟日本近鄰的台灣,我們也要提高警覺、要有危機意識,做好準備。

存水、存糧、收音機、手電筒、電池、小型發電機、油料....等,能夠準備就盡量。

為日本的罹難者哀悼、也希望天佑台灣

編號 : q1-25 so

3/14 更新:據石友查證,這應該是諾托林萊德利基三葉蟲。

化石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